文/怀左
01
昨晚我带着家里的两个弟弟去看《叶问4》,不知道他们是否喜欢,但就我自己来讲,已经期待很久了。《叶问》的前三部,我反复看了数遍,不是说电影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对我这样出生于1991年的人来讲,如今好的功夫片,实在是不多了。
看《叶问4》,我的心情怎么说呢,就和我小时候吃巧克力脆皮雪糕一样。那时兜里没几个钱,好不容易买一根,只能小口小口吃,吃完后,还要回味半天。
也许《叶问4》就是我少年时吃的最后一根脆皮雪糕,如今我基本不再吃甜食,时过境迁,有些东西还在,可味道,早已不同了。
甄子丹说,拍完《叶问4》之后,他就不再拍功夫片了。当然,他也许会转战幕后,做武术指导,做制片人,或者自己当导演拍电影。先不说这些,我看到这句话时,脑海中闪现的是当年他的《铁马骝》、《咏春》、《战狼传说》、《杀破狼》、《龙虎门》、《导火线》,还有前面的三部《叶问》。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动作片影迷,国内外经典的动作片我基本都看过,而且很多都看过数遍。但动作片也可以细分成很多种,就我题目中所提及的功夫片,也许在这部电影之后,会随之落幕。
《叶问》系列中展现的主要功夫是咏春拳,同样我们还能想起成龙《醉拳》中的醉八仙,李连杰《霍元甲》中的霍家拳、《黄飞鸿》系列中的无影脚,以及吴京《太极宗师》中的太极拳……
同时,谈到功夫,我们还能随口说起轻功、铁头功、罗汉拳、洪拳、螳螂拳、八卦掌、形意拳……大多时候,我们其实都是从传统的功夫电影和武侠小说当中了解到这些传统功夫的。
现在,我来做一个简单的界定,今天我提到的功夫电影,即以展现我国传统功夫为主,主要演员武术功底扎实,动作的展现流畅自然、拳拳到肉、长镜多、剪辑少。说实话,其实这样的界定有很多情感的因素在里面,每代人都有他们的功夫梦,我梦里的样子,就是特定的那几个人。
之前看到《叶问4》的宣传片时,我的想法和网上很多评论是完全一样的:这怎么打着打着就打到美国了?难道之后真的要上天,打到全宇宙?
但是在看完电影后,我的戏谑调侃的心情少了很多,同时我想说,故事的逻辑基本是可以自洽的,没有想象中那么荒谬,中规中矩,甚至文戏还有点进步。
动作戏无可挑剔,流畅又热血,以往叶问最后都收手的禁招(一打十打最后一个,打三浦,打龙卷风时的最后一招)这部一次性都打出来了,这也印证了《一个人的武林》中王宝强饰演的封于修说的那句话——功夫,就是杀人技。
在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叶问明显老了许多,电影海报说“十年传奇,最后一战”,确确实实,电影里会在一些细节中展现叶问的衰老和时不时的无能为力。
他不再一个打十个,身边不再围着很多徒弟;妻子离他而去,他也没法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沟通;他得了癌症,胳膊受伤后一时半会也很难恢复……他不再是神一样的英雄人物,逐渐落地,变成一个真正的人。
回头看时,电影中的叶问,竟然是甄子丹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叶问1》和《叶问4》的对比
02
《叶问4》的最开始有一段陈国坤的戏。他饰演的李小龙,很好地再现了当年空手道大赛上李小龙的表演。那段录像我已经看过无数次了,在电影中看到如此神似的场景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小时候我表哥在墙上贴满了李小龙的海报,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龙迷,经常和我讲李小龙一秒可以出好几拳,一脚有多大的力道,同时还经常和我说,学校里如果有人欺负我,就和他说,他去替我报仇。曾经他打架确实很厉害,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小霸王,如今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自己再过几年,也快40岁了。
时光催人老,我最喜欢的那些动作明星,一个个也逐渐老去了。
李小龙活在了记忆深处,成龙和李连杰伴我走过了童年时光,甄子丹第一部《叶问》上映时,我正读高中,吴京靠《战狼》大火时,刚好是我大学最后的时光。
小时候我最喜欢成龙的电影,幽默搞笑、动作流畅、闪转腾挪、玩命跳跃。我租过很多磁带,《A计划》、《快餐车》、《霹雳火》……一到周末,我们喜欢成龙电影的小孩,都会聚在一个有VCD的同学家,一起认真欣赏成龙的电影。
看完一遍又一遍,笑过一次又一次,在信息缺乏的当时,仅有的好电影,就是我们在电影追求方面的全部。
还有一次是村里放电影,电影名字叫《望子成龙》。当时七八岁的我以为是成龙的电影,结果越看越无聊,想象中的快节奏,噼里啪啦打斗的场面没有出现,全是讲一个小孩读书的故事。
如今成龙大哥还在努力,但说实话,他已经老了,没有当年那么能打了,再呈现的作品和以前比差远了。而李连杰也基本没啥作品了,我看到2020年要上映的《花木兰》中有他的名字,但估计也就是出场几分钟走个过场,露个脸,演个配角,不会再实打实地去打了。
他们老了,演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得了无数荣誉,也受了数不清的伤。
成龙在拍《A计划》时颈骨重伤,鼻骨再裂;
拍《警察故事》时脊椎骨第6-8节及骨盆撞到移位;
拍《霹雳火》时脚骨在开车时撞裂;
拍《一个好人》时跳桥撞伤鼻骨,高空坠下,伤颈骨;
拍《我是谁》时左边肋骨和脚踝受伤;
……
还有数不清的玩命镜头:
同样的,李连杰虽然在电影中给我们展现的潇洒飘逸的动作,但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他,也早已遍体鳞伤。
功夫皇帝是打出来的,也是用命拼出来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了解了这些我们才知道,所有的荣耀,其实都是用命搏出来的,他们远没有银幕上那么潇洒,也没有那么自如。电影背后,是他们的遍体鳞伤。
03
如今,吴京还在不断尝试,不过他的尝试,更多体现在探索更好的商业方向上。除了他之外,还有张晋、年少成名的释小龙,想成为功夫明星的向佐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动作演员。
但说实话,真正可以挑大梁,可以去重现功夫电影荣耀的人,后面基本算是断档了。
前人负重前行,后人另辟蹊径,也许并不是说缺乏拥有武术天赋的人才,而是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也许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如今网上很多人在讨论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实战,我坚信传武一定是可以实战,并且是非常厉害的,但这要看是谁实战,而且是在什么年代。
世事变迁,传统武术中的很多杀招并没有流传下来,而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更多只剩用于表演的武术套路了。传武的衰落与失传,就像戏曲、皮影以及其他传统艺术一般,环境变了,它们生存的土壤也变了。
为什么功夫电影在衰落,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我刚才也简单列举了成龙与李连杰所受的一部分伤,现在能受得住这样的罪的演员,寥寥无几。同时,动作演员必须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需要他们有坚毅的性格,不怕吃苦的耐力,万中选一的机遇,但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之后,他们能到台前的机会,也实在太少。
需求变了,机会本身就少,拥有那么强的能力的吴京,也就是在拍了《战狼》之后才大火,由此可以看出这条路上的孤独、寂寞、挫折、无奈,以及看不清的前方。
有的演员,没有什么演技,手破个皮也得叫医生,惊天动地,但照样能收获无数的关注和票房;而动作演员,在付出了无数努力,视受伤为家常便饭,动不动腿折胳膊断,但可能连露脸的机会也没有。
这么多年,中国出了几个动作明星,我们用手指就能数过来,那么中国有多少电影明星,这我们就难统计了。
动作演员,极难打出来。想成为动作明星,那更是难上加难。这里面的付出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自然这个行业会逐渐衰落。
就像练习传统武术,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即使不缺吃喝,当他终有一天练得非常厉害时,下山一不小心把别人推伤,被讹了五六万,你说他到底图什么呢?
侠客走江湖的调调,也许终究只能留在小说和回忆里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6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