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念无明》;算是比较好的展现抑郁症的片子,但也仅仅止步于此。人群的漠视、亲情、责任都是很好的元素,应当还有深挖的空间。除此之外,全片的情绪好像始终浮于表面,没有怎么感染到我,把痛苦这样一段一段直接摆出来反而让人难以融入(但教堂那场戏确实厉害)。当然,也许这个问题的来源也是没有深挖某些东西所致。摄影中规中矩,余文乐和曾志伟都演的很棒,剪辑较为出彩,配乐滥用了。
2、《百鸟朝凤》;好的电影不需要很多煽情的情节,看似平平常常的剧情,却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传统文化日渐消失的今天,有些东西消逝了,就是永远失去了。传统于现代中逐渐消亡的老母题,虽是垂死的挣扎,但总得有人站出来纪念些什么。百鸟朝凤,悲壮挽歌,用的是心,守的是根。
3、《树大招风》;命题作文,但文风撕裂。陈小春作为穿引人物很有意思,浮夸但无用,设置得挺巧妙的。任贤齐一线群像刻画让人出一口恶气,满足了一点想象。林雪抢了不少风头。林家栋最好,影像精致,点出了树大招风,没落的时代,没人能当枭雄。
4、《十二公民》;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情节此起彼伏,长镜头看的很过瘾。角色 非常饱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个性、 思考问题的方式,亦都有自己鲜明的立场、行动的动机。讲到角色站队的原因这儿,有一点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借助陪审讨论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让这场讨论活生生的变成了一幅社会速写。真亦是假、假亦是真。
5、《不成问题的问题》;看后最深的两个感受:1.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不仅是站在女人角度,站在男性角度来看同样适用;2.尤大兴这样的人物出现在这部电影里就是个悲剧,他不是一个实干家,他是新旧文化碰撞妥协的产物,而这种妥协,注定让他救不了农场,也影响不了身边的人,只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空谈实干家。
6、《嘉年华》;相较于韩国电影熔炉的悲慷,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平直如水,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这个社会会发生这种针对青少年的悲剧,以及会出现的不同对待态度。警察,医生,家长,会长,老师,律师等营造成长环境,才是对成长最可怕的事情。
7、《相亲相爱》;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印象深刻,一个是姥姥拿着p好的她和男人的照片冒雨回到房里,想拿毛巾擦拭照片上男人的脸时,确把照片上他的脸擦坏了,姥姥抱着照片哭的像小孩。另一个是奶奶主动迁坟,看着男人的骨骸,说了一句:"我不要你了" ……要哭了,一辈子的坚持。一辈子的力气,最后结束在这里。
8、《心迷宫》;二次看,本子是好的。但导演有点把原本一个小时的故事扩充到110分钟,故事本身的内在无法支撑这么复杂的结构。导演对叙述的能力把控是很出彩的。第三部分有些臃肿可以精简。非线性叙事处理的清晰。让人想起希区柯克。另一个不足就是有几个演员虽是专业演员,演技很好了,但是口音和一些表演细节仍然非常“城市”,与农村现实主义的大背景有点脱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5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