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汉武帝在位不过54年,为何却倾国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汉武帝在位不过54年,为何却倾国之力打了匈奴44年?究竟有何深意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能够具备有很高知名度的人却寥寥无几,至于那一些能够被人们评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就更少了,基本上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数人而已,而且其中的“宋祖”赵匡胤还因为未能成功一统而有所争议,毫无争议的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在公元前141年登基称帝,于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已经算得上是很长了,但其实也不过是54年而已。在汉武帝统治的这54年中,有44年是在倾全国之力攻打北方的匈奴,考虑到汉武帝登基之初并没有掌握实权,一直等到掌握实权的窦太后于前135年去世后,汉武帝才真正亲政。

那也就是说汉武帝掌权后基本就没干其他事情,非常专一地打匈奴,也正是由于汉武帝打击匈奴的巨大成就,让他成为了后世公认为“雄才大略”的君主,哪怕是后期爆发了“巫蛊之祸”,发生了灭掉自己亲儿子一族这样的事情,他的整体名声依然是好的,可见打匈奴给他带来的巨大声望。

汉武帝当时在打匈奴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后世的声望呢?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是汉武帝显然并不是因为这种原因而去攻打匈奴,他之所以要如此长时间地,耗费巨大国力,甚至不惜被人称作是穷兵黩武地前去攻打匈奴,其中其实另有深意。

匈奴的先辈叫做玁狁,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所以《诗经》中会有“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的记载,之所以有家不能回,就是为了抗击玁狁的缘故啊。等到东周进入乱世以后,玁狁已经发展成为匈奴,多次侵扰中原国家,所以很多国家都修筑了长城以抵御匈奴。

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听到有术士说“亡秦者,胡也”,他下意识地认为这个胡就是匈奴,于是派遣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匈奴,,又征发百万民夫去修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然而经过秦朝末年的乱世之后,匈奴又一次强大起来,涌现出一个统一北方各部的冒顿单于,整合了各部落的匈奴实力变得异常强大。

刘邦在公元前201年率领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结果被匈奴大军困在白登七天七夜,差点就永远长眠在那里了。于是刘邦回国以后绝口不提征讨匈奴的事情,而是使用“和亲”的方式对待匈奴,此后历代帝王都纷纷延续,到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已经过去了120年。

此时的汉朝经过多位皇帝的休养生息,国力已经变得极为强大,汉武帝用给先祖刘邦报仇的名义派遣大将军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并且多次取得大胜,让汉朝的疆土几乎增加了一倍,也让西域首次纳入大汉版图,尽管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若是霍去病活到五十岁,汉武帝大概能够知道地球是个圆的),并没有彻底灭掉匈奴,但是匈奴也已经无法对汉朝构成太大的威胁,最终走向了消亡。

那么汉武帝之所以不惜将祖宗一百二十年的积蓄都用光,也要去打匈奴的原因究竟是啥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彻底消灭汉朝北方边境上这一个强大的威胁,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声誉,更是为了大汉朝民众上百年上千年的安危大计。

参考资料:《史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44132.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