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艺术课是陶冶情操还是浪费时间?研究表明:是孩子成绩的加油站

艺术课是陶冶情操还是浪费时间?研究表明:是孩子成绩的加油站

根据乔治梅森大学艺术研究中心发表在《美学、创造力和艺术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音乐、舞蹈、视觉艺术和戏剧等艺术选修课与中学成绩更好有关。

这项研究由应用发展心理学教授Adam Winsler牵头,对大量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这些儿童完成六年级、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业。

该研究样本包括31331名学生,其中61%为拉丁裔,31%为黑人,55%为英语学习者,81%的学生享受免费或减价午餐。

研究人员评估了学前班阶段的入学准备度,并使用了公立中学的档案数据。

“这项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Winsler说。“其中一个问题是,上中学艺术课的孩子和不上艺术课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两者非常不同,上艺术课的优势甚至在七年前就显现出来了。

研究表明,在中学接触艺术的学生往往来自父母都在家里的高收入家庭。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表现也更好,4岁时的认知语言和社交技能也更强。

Winsler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假如我们在统计上控制了上艺术课的孩子和不上艺术课的孩子的其他变量,那么中学时上艺术课会和以后的学业成绩有关联吗?”

Winsler说,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发现,如果把所有变量都考虑进去,在同一年和以后的几年里,学习艺术似乎与更好的学习成绩有关。

学习艺术的优势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Winsler表示,由于艺术项目在学校被削减,我们需要用强有力的数据来支持这些说法。到目前为止的研究大多是简单的相关性研究,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艺术确实能带来更好的学习成果。

Winsler说:“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对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益处,但过去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当薄弱。”

他补充说,尽管他的研究仍然是相关性研究,但该研究是大规模的的纵向研究,而且很好地控制了上艺术课的学生和不上艺术课的学生之间已有的差异。

该研究中心还将很快发表研究报告,对音乐、舞蹈和视觉艺术等特定的艺术形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Winsler说,在国家艺术基金会的额外资助下,他们还将继续跟踪调查这些学生,直至他们升入高中。

相关内容延伸

小课堂曾经分享过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李甦在“一席”上的演讲《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但长大后画一幅画好像很难》

她在演讲中与我们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让孩子自由画、随意画就是好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由不等于随意,也不等于放任,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应该是孤立前行的,我们需要给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下这些方式,能够支持孩子去找到他们自主的表达:

1、丰富孩子的经验。除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之外,美术的经验同样也是应该丰富的,所以我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去探索图形、颜色和线条。

2、经常给孩子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摸、闻、品尝。观察能力是儿童画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是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涉及很多感官的共同作用,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这些东西就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他们画出来的作品就会生动。

3、设计一些活动去支持孩子的想象力的发展。这个活动小朋友特别喜欢,我们在图上面的不同位置画上大小不同的圆,让小朋友可以通过添加一些东西把它变成另外一个东西。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小孩,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想象一个东西像什么,通过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他去联想。我们还可以让不同的颜色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变换方向。

4、基于孩子的经验给一些表达性的任务,让他们去画。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以树为载体,来表达高兴的树和生气的树,其实就是表达情绪。

5、建立孩子语言和绘画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主动去讲述他的作品,跟小朋友分享他们作品当中的一些经验和经历,还会用一些故事来激发孩子的想象。

画画不应该是那些有天分的孩子才能进行的一个活动,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应该有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主动思考和自主表达带来的快乐。

心理学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些普遍的规律和特性,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最明显的就是发展速度和方面的不同。

而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耐心与坚持。


参考: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3/190312123720.ht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7260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