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发了一篇写“彩礼”的小短文,今日应一网友邀约,再写一个姊妹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这个短文之前我准备在网上找点资料,我只输入了“嫁妆”两个字,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冲入眼帘,比如“古代女子嫁妆都有什么”、“古代女子的嫁妆有何难以启齿”,全是这样的标题党,一边是有待提高的网络环境,一边是毫无文化的无聊内容,每天在浪费着不知多少人宝贵的时间。
好啦,言归正传,找不到资料只能自由发挥了,“嫁妆”起源于何时尚无明确记载,恐怕先秦时期的每个朝代都有嫁妆的影子,因为哪个父母都不会空手的送出女儿,只不过没有形成固定承袭的规制,但就确切可知的历史而言,唐朝时期就有一个用于管理民事的典章,名字叫做“户令”,里面就出现了关于嫁妆财产权如何的界定的内容,因此嫁妆这件事的存在,最少也有一千年了。
那么,我国古代的嫁妆通俗为何会传到今天呢?这恐怕与封建制服下的家文化有关,封建家文化要求女人做到四个字“妻为夫纲”,从婚后的第一天一直持续终生,这事放到现在,哪个男人敢吹牛比说“你是我的财产,所有事都得听我的”,女方就会毫无悬念,第一时间选择离婚。
因此,古代“嫁妆”的出现,其实是女方父母怕孩子在婆家受气,或者怕女儿生活不好,拿出点东西入伙,就好比现在的股民,拿钱买股份,然后坐等分红,当然婆家收了嫁妆,对其有支配和使用权,就好比现在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这是小编的看法,不同观点可以口诛,但别骂人。
让我们将目光拉回现代,有钱人家给女儿的嫁妆可谓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但凡能够作为固定资产的东西都会有人送,有些上市公司老板父亲将股权送给女儿,看人家这出手,也太阔气了,羡慕死无数像小编一样的小屌丝。
那么,现代人对于嫁妆的坚持是出于何种心理呢?小编给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第一,还是基于对女儿的爱,当今中国50-60岁左右的一代人,家里孩子都比较少,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恨不得把一切都给孩子。第二,不排除社会风气中有互相攀比的成分,中国人有存款的习惯,努力积攒一辈子,关键时刻和亲戚朋友比一下,挣个脸面。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纵然你棱角分明,但终会淹没在浩瀚的汪洋之中,水面之下的朋友告诉你,这辈子啊,谁不是为孩子活着。写到这,我看了看旁边等着抢我电脑的女儿,骂了一句,“滚犊子,好好学习,要不将来出嫁时啥都不给你”,其实我心里另一个声音告诉我,“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关于当代婚嫁的题材小编就写到这了,如果有想进一步挖掘一下这个题材的朋友,请在下面留言,小编会继续分享心得,最后还是那句,不妥之处,还请海涵,拜拜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