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中国东南海上,有这么一处小渔村。占地不过几十平方公里,岛上的居民一直依靠着出海捕捞为生,一直过着普通简单的生活。直到1557年,有一批葡萄牙人路过此地,将这里作为一个海上补给的港口,并且取得这里的居住权。
澳门回归
直到几百年后,这里才正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而它的名字,也从"濠镜"变成了"澳门"。1999年,一首《七子之歌》将澳门百年来受葡萄牙统治的心酸与屈辱发泄出来。
而在史书上记载的澳门,在明朝时期就被葡萄牙人占领了,为什么如此有民族节气的大明王朝会愿意把澳门让给葡萄牙人呢,这个说法是否属实?
踢到铁板的葡萄牙人
在十六世纪时,西方的航海事业在新航路开辟前迎来了第一次发展的高潮,葡萄牙人凭借着出色的航海技术,率先在海上占得一席之地,为了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葡萄牙人开始向远洋航帆。
在十六世纪的中叶,葡萄牙人来到了我国东南海一带,葡萄牙与澳门百年的纠纷就此开始了。
在来到澳门以前,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并顺利回到意大利以后,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撰写在游记当中。一经发行便在西方引发一股热潮,人人都想着来到中国探寻宝藏——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将中国描写成遍地都是黄金和香料。虽然眼前的澳门只是和破败的小渔村,但是与其相望的大陆却是一个富强繁荣的庞然大物,坐实了葡萄牙人心中对中国的向往。
与欧洲的第一次交手——屯门海战
于是在海上称王称霸的葡萄牙,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大明王朝。结果明朝给葡萄牙人迎头来了一棒,在屯门海战中,葡萄牙人面对大明水师竟毫无还手之力。要知道,早在一百年前,中国的水师就已经具备了海上远航的能力,这从侧面就说明了中国当时在海上力量远远超于世界标准,领先西方一百年掌握了航海技术,因此在帆船时代,想打败明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出意外,葡萄牙人被明朝的军队杀的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眼看着计划就要泡汤,葡萄牙人想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
登陆澳门的葡萄牙人
他们来到澳门,对当地的官员称自己是远洋来中国开展商贸活动的商人,由于在海上遭遇了大风暴,货物都被打湿了,想要借一块地方晾晒,这样的借口顺利的获得了官方的许可。葡萄牙人终于顺利登上了澳门,在登岛以后的葡萄牙人通过长期大量的贿赂当地官员,渐渐的取得了澳门的长久居住权。
明朝的领土主权
虽然葡萄牙人通过贿赂的方式在岛上取得了居住权,但是他们始终不敢讲这里彻底占领,因为他们知道大明水师的厉害。另一方面,大明王朝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民族风骨,即便是一个破败的小渔村,也不可能让给外人一寸土地。
1765年的澳门地图
我们从古籍上就可以看到明朝对澳门的把握程度。根据《澳门纪略》记载,租借澳门的葡萄牙人不仅要定期地向明朝缴纳租金,并且澳门作为一个港口中转站,有着大量的进出口货物吞吐量,其中的关税控制权依然是牢牢把握在明朝手里。
另外,澳门在立法、行政方面的管理权也是掌握在明朝的手中,因此,明朝才能澳门真正的主人,也从未割让过澳门。
并且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澳门的版图就出现在中国的疆域地图上,澳门这一带都是处于香山的管辖范围,因此明朝就依照古法讲澳门编入香山县进行管辖,并且在澳门专门立主管治安和财政的官员,维护明朝在澳门的治理。
葡萄牙人既然是租借澳门,那就必须要遵守规矩,不然就会遇上麻烦。例如在万历年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已久,就将明朝的规矩抛之脑后,私自设立官员,这无疑是对明朝主权赤裸裸的挑战,因此时任总督立即约谈葡萄牙的负责人,对其行为加以斥责,并且明确表示这已经违背了与大明的约定。
葡萄牙的负责人对总督的约谈吓得不轻,连忙让人在时候带上鹅绒和镜子等珍贵物品上门赔礼,并且对总督施以好处,重申一定会遵守大明的规矩,这时候葡萄牙人才通过贿赂,取得了澳门的自治权。
而这种自治也只是相对的,仅仅适用于处理葡萄牙本国人内部的事务问题,若是涉及到中国人的,他们依然无权干涉。
明朝对葡萄牙人的管控
除了将领土主权牢牢把握在手,在岛上犯事的葡萄牙人,仍然会被明朝严厉惩治。
在《广东通志》、《澳门纪略》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那就是在万历年间,有一个葡萄牙人触犯了法律。但是这件案子并没有交由葡萄牙方自行处理,而是移交到了香山县的官府进行处理。时任香山县知府蔡善则按照大明律法对这名犯人施以杖刑,而这名犯事的葡萄牙人并没有对此提出任何的意义。
拥有澳门最高管理事务权的中国官员
不仅是对葡萄牙人的管理相当严格,大明王朝还经常对澳门进行"清扫"运动,例如拆毁葡萄牙人私自设立的炮台,维护领土安全;讲葡萄牙人建立的教堂拆除,改为中国的庙宇,等一系列行为都对维护中国主权起了保护的作用。
在澳门久居的葡萄牙人,为了防止他们向内地渗透,明朝专门在澳门通往大陆的海上道路加设一道闸门,限制葡萄牙人于内地与澳门之间往来。虽然后来闸门开放的时间从每个月开放两次,改为了五天开放一次,但是在不开放的时候,闸门有六条封条加封。
在清朝末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割地条款前,澳门,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议的。那么明朝如此煞费苦心地管理这些葡萄牙人,为何当初不直接把他们全都赶出去,这样岂不是省了很多事吗?
商业上的利益
要说为什么明朝要把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就得从他们的国策说起。在葡萄牙人租借澳门的时候,刚好遇上了东南沿海倭寇作乱,此时的明朝被这些倭寇是弄的焦头烂额,而这时候葡萄牙人来了,刚好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消灭这些倭寇。
另外,当时的澳门商业发展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但是这里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葡萄牙人的造访,让明朝看到了背后的商机。随着海上贸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占据了明朝商品市场的重要环节,而葡萄牙人也是将澳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关键性人物。
澳门作为重要的港口,其货物吞吐量极其庞大
据史料记载,葡萄牙人来到澳门以后,就以此为据点,建立起多条国际航线,将这里建设为一个海上中转点,明朝的丝绸通过这个中转站销往世界各地,为大明王朝换回来一大笔白银。
这也使得澳门成为了当时国际上一个新兴的贸易中转站,而海上丝绸之路,也由此发展开来。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壮大,使得澳门这个中转站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了明朝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大量的中国商品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由此中国的丝绸、陶瓷等登上世界的舞台。
这一条航线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就发展的十分红火,当时的欧亚大陆转运货物,无不是经过此处的。
根据统计,万历年间平均从澳门发出的货物,每年就有价值高达四十万两白银从这里运往印度,再从印度发往欧洲。单单是澳门发往日本的货物,每年就有一百万两的创收。澳门这个窗口,源源不断的将货物转化为白银,输送回中国。在十六世纪后期,世界上大概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
结语:同时,澳门除了是对外贸易的窗口,还是科技、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传教士们将欧洲的科技成果和文化带来中国,率先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浪潮,并且中国的科技文化也通过他们传到了欧洲,可以说,澳门就是一座文化的桥梁,将两者串联起来,是东西方交流史上一座文化桥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9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