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年间,大才子宋白被指派掌管科举选拔,竟一时鬼迷心窍收了贿赂,宋白把行贿者列入名单后,故意提前找宋太祖审批,想弄出个既定事实来。
没想到,却被宋太祖骂的狗血淋头:朕任命你担任这个职务,就是让你全权负责选拔,你来决定就好,干嘛还要问朕?反正只要你出了错,朕就“当斫汝头以谢众”!剁了你脑袋平息民愤就是,废什么话。
宋白被这一通骂后,求生欲瞬间上线,赶快把行贿者删除掉,火速把受贿的钱吐了出来,进行了非常公正的选拔,因为他心里清楚,宋太祖有一大“奇葩爱好”, 就是“严惩官员玩忽职守”。
在此之前,官员们早就习惯了,把干拿钱不干事当作常态,底薪永远不动,日常福利更是多如牛毛,普通官员随便混个三五年,到了年龄就能正常升迁。
大家也都知道当官不用干事,还福利多多,所以每年当官的人络绎不绝,当官人数膨胀了一倍,“养废物官”的巨大包袱,拖得北宋积贫积弱,终于在“靖康之耻”里,被人活活吊打。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感叹道,倘若这样一直下去,开国只拥有中原大地的宋王朝,恐怕也要走上短命的老路。
于是,作为一位亲历了五代十国战乱的开国帝王,宋太祖赵匡胤亲身见识了唐末五代深重的腐败。宋太祖果断采取了“零容忍”政策。但在宋太祖执政时,并不是这样。
对于选拔官员,别看宋太祖都交由其他官员全权负责,但他都看在眼里,亲自把关也不含糊。比如开宝六年,七百多官吏在京城接受考核,宋太祖一口气就罢免其中四百多不合格以及懒惰者——大宋,不养闲人。
而比起北宋中后期时,官员们贪污腐败不算事,皇帝杀贪官就会被说成暴军,宋太祖时期可不行,凡事贪污腐败的人,统统杀之。以宋太祖本人的话说:犯吾法者,唯有剑耳。
除了贪官,更不能让宋太祖忍的就是判错案,建隆二年的“马汉惠案”就是其中之一。金州流氓马汉惠长期鱼肉乡里,激起极大民愤,最后终于不作不死,被其父母与弟弟联手打死。
宋太祖得知后震怒,不但推翻了原判,还把乱判案的仇超杖责后流放海岛。就连官员家属烦错一并处罚。
总之,宋太祖时代功过和得失具有历史的借鉴作用。这也许正是千年后的我们最应该把握其历史发展脉搏的原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