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即墨城西有个“石头村”

即墨城西有个“石头村”

作者:高学强

黄家埠南位于即墨城西、马山北侧。

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黄姓在此建村。因地处一高埠之南,名村为埠南。清朝末年为了与县内姜家、朱家两埠南区别,改称黄家埠南。

走进黄家埠南村,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村庄整个就是用石头建起来的:石头墙,石头屋,石头铺就的街巷......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形形色色的石头。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黄家埠南,还保留着几处清朝末年全部用石头垒成的石头围墙。​

石头围墙,民间叫“围子”,以前,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围子,是为了防范外来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工事。在即墨西部乡镇,都是“土围子”,用泥土垒建而成​。

3米多高的石头围墙​。

​石头围墙的大门。

​石头围墙的便门。

据黄家埠南村年逾七旬的黄克智老师说,黄家埠南的石头围墙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经100多年​。

1861年,捻军进犯即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引起社会动荡。为了防御捻军以及其他匪徒袭扰,村庄开始修建围墙,以保民安​。

黄老师说,当时全村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志成城,修建起周长1000多米、高3米左右、宽1.5米左右的石头围墙​。把全村全部圈在里面,形成一堵铜墙铁壁​。围墙上还开了6个大门,分为北、东、西、东南、西南、西北,各个大门都有名号,有“成物”、“人和”、“致远”、“至德”等​。

在石头围墙的四个角建有炮台,各配备上一门火炮​。火炮长1.2米,炮筒直径20多厘米​。后来,这些火炮多在侵华战争爆发后,被日军抢走,剩下的2门,在1958年大炼钢铁期间被​化了铁。

围墙建成后,晚间便关上大门,派人登上围墙值班,守护全村百姓的​安全。应该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石头围墙起到了积极作用。

经过150多年的风吹雨淋,这些石头围墙依然巍然屹立,真是幸甚至哉​!

希望村里人,能够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让这几处石头围墙能够站立的久一些,再久一些......

​作者:高学强,70后,自由撰稿人,已在报刊发表文章若干,

擅长情感美文、诗歌,作品多次获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7431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