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长了三倍。”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出处。
它是出自台湾导演杨德昌的收山之作《一一》里的台词,剧本构思了15年,于2000年拍摄完成,同年他凭借着这部电影获得了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如今19年过去了,它依旧是很多台湾影迷心中的经典之作,是豆瓣评选的250部必看电影之一,评分高达9.0分。
尽管有如此之高的评价,但还是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这部电影,觉得它冗长乏味。而今天,我则想用自己的方式带你去看懂这部电影。因为并不是你看不懂电影,而是如今浮躁的环境已经很难让观众再愿意花上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细细品味一部电影,更何况这还是一部老电影。
人们都想急于知道结果,却殊不知导演用173分钟将生命的意义展现了出来,你的一生都被导演在电影里一帧帧地串联起来。
关于电影的名字,杨德昌生前曾解释说“这部电影讲的单纯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所以电影命名为《一一》,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正如杨德昌所说,电影说到底是简单的。电影讲的是发生在千禧年之际,以简南俊为代表的台湾中产阶级家庭里一家四代人之间的故事,上至行将就木的岳母,下至刚出生还未拥有名字的外甥。
电影以简南俊小舅子阿弟的婚礼开场,迷信的阿弟,尽管老婆已经大着肚子,但他却坚持着要挑个好日子才能结婚。可偏偏就是在这个好日子里,他的母亲在家摔伤从此变成了植物人,而他最后还以“今天是个好日子”为由逃避母亲出事的事实。也正因此电影里的各路主角开始轮番登场,直到他母亲去世,故事在葬礼上结束。
所谓人生如戏,导演正是用慢镜头将他们四代人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将生活的琐事搬到了银幕上。家庭、生命轮回和情感纠葛,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而这一点我想正是很多观众看不懂的原因,没关系,请继续往下看,我会为你一一道来。
01
简洋洋:8岁的小孩子就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洋洋是简南俊NJ的儿子,爸爸和朋友合开公司,妈妈敏敏是公司职员,姐姐婷婷在当地最好的中学里读书,变成植物人的外婆退休前是教师。这一看就是典型的中产家庭成员结构,然而在这种家庭成长起来的他却内向无比,整天沉默寡言。
大家都只把他当成小孩看待,受委屈了就用一顿麦当劳哄一下,然后任他自由生长。这样的状态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成长的轨迹,大人们总有他们的世界,不会对你多过问,因为他们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但其实我们都懂,电影里的洋洋懂的甚至还更多。他看似只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实际上他活得比电影里的任何一个大人都纯粹。
生性内敛导致他常常成为同龄女孩子欺负的对象,在小舅子婚礼上被一群女孩围在一起扔掉了鞋子,他闷声不吭。但在看到爸爸也会被气球吓到后,他赶紧拿了颗气球跑到那群女孩跟前扎破,惹哭她们。或许你要说他小小年纪报复心太重,但我却更欣赏他的这种态度,因为生性内向,从来不是可以成为被霸凌的理由。
当被老师责骂时,他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他,“你只是听别人乱说,又没自己看见!”而他的这一句话用来质问如今乌烟瘴气的网络舆论恰到好处,每当一个热点的诞生,总有一群键盘侠道听途说,敲着键盘对当事人指责一通,而事实上他们对真相是一无所知。
当外婆瘫痪在床上时,医生说家里人多陪她说说话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于是头一天晚上洋洋妈妈就抱着他,让他跟外婆说说话,可他却只声不吭。妈妈恼怒之下开始指责他不爱外婆,而他却无辜地说道,“她只是听到,又没有看到。”
看到他的回答时,我也瞬间征醒,其实大家都知道她根本就无法给予回应,是真是假全在说话人口中,但大家却都心照不宣地屏蔽了这一现实。而后来他在外婆葬礼上发表的悼词开头就是先跟婆婆道歉。所以,不要总是质疑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有的时候只是他的感情藏得深。
因为爸爸的一句话,他便开始拍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背面。尽管遭到邻居和老师的嘲笑,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拍摄风格,从不被他人的言语所左右。而反观成年人呢,很多人都是活在了别人的看法里。甚至连自己的朋友圈文案,都要写了改,改了删。
小小年纪的他对荷尔蒙这种东西也会开始萌发好奇,从在黑暗中窥见女孩子的裙底开始,便为了她练习潜水。在面对心之向往的人事物面前,洋洋总是勇往直前,而成年人往往会选择落荒而逃。比如他舅舅被老婆赶出家门时,竟然逃到了前女友的床上去。光凭这一点,洋洋直接完胜。
02
婷婷、莉莉和胖子:18岁,你我的青春岁月。
一个男孩,两个女孩,他们的故事交集在一起就是一出青春剧。
婷婷羡慕莉莉出身高贵,会拉优雅的小提琴,还有一个高个子的男朋友。然而莉莉光彩的背后,却是要每天面对着母亲带不同的情人回家,耳听他们的厮混与争吵,甚至连最后,她也活成了她母亲的样子。
而婷婷呢,一直将外婆的瘫痪归结于自己身上,如果当时自己有把垃圾给倒掉,外婆就不用下楼,这样她就不会摔倒了。于是她开始背负着这份愧疚过日子,整夜地睡不着觉。偏偏在这种黯淡的时刻,她撞见了莉莉和胖子的爱情,看过他们在十字路口接吻,争吵,拥抱。
直到后来莉莉和胖子分手,在胖子的一步步靠近下,父母的疏远使她少女的心思无处安放,只好与他拥抱,以为自己也遇上了所谓的爱情。
可是这一切,归根结底只是四个字,少不更事。
殊不知,胖子并非是真的喜欢婷婷,只不过是将她当成了感情空窗期时的备胎,而婷婷却信以为真。
而在两人相恋的那一段情节里,导演早已设计了很巧妙的场景相呼应,那就是红绿灯路口。当胖子在向婷婷告白的时候,那时候是红灯,像极了少女的心正跳动不止;当男孩说出,“我只有你”后,红灯变为了绿灯,因为此时少女不用再提着心等待男孩的答案;而当男孩俯身吻向女孩时,这时已转换为黄灯,暗喻两人的缓冲期。
而当父亲NJ和初恋情人阿瑞在日本相会,两代人的爱情在镜头里不断切换,连牵手的场景也如出一辙。原来爱情总是相似的,从不被年龄而左右。特别是在开房的时候,两代男孩都一样仓皇而逃。
胖子后来对英文老师的谋杀其实在一开始也早有预言,当中有个场景是出电梯的婷婷正好撞见仓惶而出的英文老师,他口口声声念着,“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而下一个镜头就是莉莉母亲正准备搭电梯上楼的画面。你看,导演早已将胖子凶杀案的起因埋在了这悄然无声的画面里,正如才女蒋方舟的那本书名《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一样,导演其实早早就将结局告诉了你。
年少总以为这个世界美好无比,直到亲眼所见它肮脏的一面。在胖子行凶后,婷婷作为他最后接触的人也被带到了警察局作笔录,回到家后的婷婷做了一场梦,梦里的奶奶已经原谅了她醒了过来。可前一阵还跟自己牵手拥抱的人转眼间却成了杀人犯的恐惧使她无法平静,她将头倚在了外婆的双膝,开始向外婆质疑这个世界。
外婆并没有告诉她答案,只是慈祥地笑着,温柔地摸着孙女的头,直到她睡着。
03
NJ、敏敏、阿瑞:中年危机下的爱恨纠葛。
NJ,我觉得他是身上有着典型中年男人的缩影。左手事业,右手家庭,看似两头都处理得不错,实际上他每天要面对的是生意场上的虚情假意,回到家中毫无感情的妻子,以及两个听话平庸的小孩。已对生活已经万般厌恶的他,依旧不得不苟且地活着。
男人何尝不需要眼泪?当他在小舅子的婚礼当晚偶遇初恋情人阿瑞后,面对阿瑞的质问,他在酒吧落泪;在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所谓的几十年老同学耍了之后,他独自在异国他乡的酒店里落泪;以及最后在岳母的葬礼上,当儿子正念着字字灼心的悼词时,镜头切换到他脸上时,他早已泪流满面。
这样的男人,也有他温情的一面。在婚礼上察觉到洋洋闷闷不乐后,转身就把他带到了麦当劳;在情人邀他共度良宵时,身上肩负着家庭的责任使他选择了以拥抱代替一切;在小舅子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将他抬回家。
而他身上最启迪我的地方就是在岳母去世后,他和妻子在床上的对话,他说,“再活一次的话,真的没有那个必要。”这很像我们常常所说的回到过去,但是真的让你回到过去,你就真的会更快乐吗?
这也让我联想到了第六季《奇葩说》里的一个辩题,“每个人都可以按键复活一位最爱的人,你支持吗?”肖骁做为反方选择不按,他的论辩理由是,我们只不过是没有勇气接受最爱的人离开。
这个观点放在这里答案也恰到好处,那些口口声声说着想回到过去的人,其实不是在怀念过去,只不过是没有告别过去的勇气。就算真给你时光机,你依旧会有新的遗憾。因为人生就是如此。
NJ的老婆敏敏就更为典型了,中年妇女遇上了中年危机。在母亲倒下的那一刻使她在梳妆台前哭得不能自已,千篇一律的生活使她失去了方向,常年的压抑找不到抒发的出口,只好换来眼泪的决堤。而此时的丈夫却只是面目表情地插着双手站在那听她讲,一声安慰,一个拥抱都没有。如此冰冷的夫妻之情,怎叫人不暗自神伤?
阿瑞因为当年NJ的不告而别而一直耿耿于怀,好不容易与他重逢。自以为容光焕发地出现在在他面前就可以自信地赢回当年的那张牌时,无奈却迟迟得不到回应,哪怕用哭泣也换不来。在四十岁的成年人面前,现实就如同城墙一般厚重,穿不透,只好转身离去。
因为关于年少的爱情啊,往往只需要一个答案就够了。
04
阿弟,小燕,大田,美国:配角也有各自的冷暖人生。
阿弟他身上有诸多让世人所鄙夷的点,迷信,懦弱,摸爬滚打全靠一张嘴。
为了选黄道吉日,硬是在婚礼上拖着大肚子的老婆和他一起站在酒桌上狂欢,甚至连孩子的名字都要一取再取,以为只有取个好名字才能发财。而在被老婆赶出家后,先是去找他的姐夫碰壁,就直接逃到了前女友的床上去。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是青年男人以这个世界庸俗为由而在生活里招摇撞骗。
而他的妻子小燕呢,尽管对丈夫百般厌恶,但是在看到丈夫昏迷在浴室里的时候,也会嚎啕大哭,生怕自己失去最后一个稻草。
大田,他除了是NJ合作不成的生意伙伴之外,他还活成了NJ所向往的样子。年纪相仿的他深谙生活哲学,能把每一天都做新的一天去过。他们同样热爱音乐,NJ把音乐当成了怀念情人的寄托,而他却把钢琴弹得相当好。明知NJ公司只把他当成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合作对象,却依旧对NJ推心置腹。这样的人是绅士,他尊重每一个与他交往的人,他的出现是这部电影里更为出彩的一面。导演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活里总有那么些人把生活过得很有品质。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人物,美国。我觉得他是靠声音刷存在感的配角,很像你我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个甲乙丙丁,重情重义,会为朋友抱不平,朋友一呼即到,甚至在被得知好友的母亲去世后,也嚎啕大哭。他就像是平淡生活里那浓墨的一笔,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渲染着周围,炒热气氛。
05
一句台词也没有的外婆:她就是生命的见证者。
每个人都到她跟前讲述了自己的遭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楚,大家都以为如同洋洋所说,她只是听到,又没有看到。但其实她什么都知道,因为这何尝不是她的一生,有过童年无忌,有过青春悸动,有过生活的千疮百孔,有过垂垂老矣的孤独。
她在儿子的婚礼现场出场,在自己的葬礼退场,人生何尝不是这一场轮回。有人说,我们每个观众都是植物人外婆,在荧幕外静静听他们诉说,从而去找对白的背面。
就像洋洋的悼词里讲到,当他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时,他也会觉得自己老了。因为岁月正悄然无声把我们推向一个又一个节点,电影就把岁月化成了一阵无声的风,静静地吹了三个小时。
贾樟柯在看完《一一》后久久不能自已,他说,“面对银幕,面对刚刚消逝的影像,我们都看到了自己。”
我现在正处于婷婷那青春萌动的阶段,我想如果我遇见爱情,也会像她一样跟着感觉走,哪怕最后换回来只有一场无声的哭泣。但等我到了中年的时候,我会有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种种,不眷恋过往,不畏惧将来。
因为杨德昌在电影里《一一》告诉过我,人生就算重来一次,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结语:电影里洋洋总是拿着相机在拍大人们无法看到的背后,洗出了一大堆后脑勺的照片。杨德昌导演何尝不是洋洋,他用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诸多面,那些你遗忘了的,你未曾看见的,甚至你的未来,他都用这部电影告诉了你。
欢迎关注我,也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同我交流观点,我将持续更新关于娱乐圈里的那些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6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