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国产CPU发展现状

国产CPU发展现状

CPU 是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是国家大宗战略产品,也是一个巨复杂系统。计算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CPU、内存、外部设备。CPU 负责指挥外部设备和内存进行协同的工作,处在指挥和控制地位。CPU 也是国家大宗战略产品,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应用面广,支撑作用强,是国家战略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CPU 还是一个巨复杂系统,它同其他芯片器件不同,CPU不但强调逻辑控制,还需要有强劲的性能,技术实现难度非常之高,全球能够独立研发高性能 CPU 的国家非常少。

▲计算机结构简图

我国处理器研发起步相对较早,但发展历程比较坎坷。上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系统就是一个大型的中央处理器,体积大,速度慢。那时我国的计算机系统都是自主设计,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标志性产品包括1965 年 6月研制的晶体管 109 机、1968 年研制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106 机。70 年代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美国快速发展起来,以英特尔 4004 为标志,真正意义上的微处理器面世,CPU 正式进入商用时代,此后按照摩尔定律持续快速演进。

相反受限于国内经济条件、国际技术封锁等原因,我国虽然研制出了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系统——专用 77 型微机,但丧失了第四代计算机系统(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机会。从“七五”开始,一直到“九五”,国家对国产 CPU 的支持力度明显下降,主要科研支持计划都未将其列入。直接导致了CPU 设计能力基本丧失。

但是,随着国内信息化的加速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缺芯”的问题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十五”期间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启动了发展国产 CPU 的“泰山计划”。为国产 CPU 的发展点燃了“星星之火”。

除了“泰山计划”外,科技部也在通过“863 计划”对国产 CPU 进行支持。从“十一五”开始,国家通过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对国产 CPU 重点企业进行了扶持。“十二五”以来,国家通过集成电路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基金等措施扶持国产 CPU 产业,国内培育出了一批国产 CPU 设计单位和研究机构,发展走向正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577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