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陶寺遗址(尧都)毁灭于外族入侵或内战

陶寺遗址(尧都)毁灭于外族入侵或内战

一、陶寺遗址年代

陶寺遗址考古碳14测定年代公园前2900~1900年,属于传说中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成功后尧帝将地位禅让给大禹,尧帝、大禹传说都是黄帝嫡系子孙后代,这种禅让都是在家族内部传承并非传给外人,大禹仙逝后,其长子夏启篡夺权力自立为王,终结了禅让制,开启了夏朝。


二、夏启取消禅让制自立为帝

夏启自立为王后,因当时部落无法接受世袭制,夏启只能四处收买人心,拉拢其他部落,逐渐掌握权力,控制军队,最终靠缩衣减食“一日一餐”赢得人心获得权力。


三、有扈氏反对夏启自立被灭

夏启当权后,有扈氏、防风氏反对夏启自立为王,在部落聚会时挑战夏启地位,夏启干脆发动战争,消灭了有扈氏、防风氏。


四、尧都部落是否反对夏启

尧都部落是否反对夏启自立?参考春秋战国以来华夏政治格局的演变,每逢出现大的权力更迭时总有部分势力排斥新生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尧帝部落的旧势力,他们肯定反对夏启,夏启称帝意味着尧都权力的失落,因此夏启也必须打击尧都的势力使其臣服于己。


五、陶寺女性遭受酷刑

陶寺遗址属于尧都部落体系,当代考古发掘出一具女性骸骨,身前遭受过酷刑,下体被插入牛角,与陕西发现的“零口女性”骸骨酷刑一致,也是下体刺入骨针,估计这种酷刑可能是母系社会的风俗,即要对方断子绝孙。


由此看来,陶寺遗址肯定是被夏启摧毁的,绝非外族入侵,只有对其他部落深恶痛绝才会干这种伤天害理的恶行,游牧部落入侵以掠夺资源为主,蒙古草原部落历来杀男子抢女人,草原上没有这种风俗,因此陶寺部落可能是尧帝母亲的部落在反对夏启为王后,应该是被夏启摧毁并对部落首领施行了酷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5743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