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藏在嫩滑斑鱼片,与爆浆芝士丸里的都市慢生活——北京旅游美食

藏在嫩滑斑鱼片,与爆浆芝士丸里的都市慢生活——北京旅游美食



说也奇怪,除了我常住的城市,去过最多的城市居然不是周边县市,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城。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97年的冬天。

年幼的孩子视角自然也与成人不同,那时候的北京,是高高红墙下的糖人和八角亭游乐园里新鲜的游乐项目,还有天亮时分天安门广场前的升旗仪式。

那时候的北京,范围还只有二环以里。还不懂觅食诀窍的我们,自然也找不到喜欢“藏”在胡同里的美食。

北京很多的美食都带着股矜持的“范儿”,循着旧习惯,都爱藏在外人难以寻觅的犄角旮旯。而且不光难找,很多还得提前预约。至于那些不打招呼、贸然上门的“不速之客”,往往就会带着一句“不好意思啊您”,空手而归。



第二次正式踏足北京是11年,那时候已经有了不少面向陌生客人的“私房菜”。不知道家人在网上哪个论坛,查到了一家颇具文艺气息的斑鱼片火锅,还在家就早早的预约了上门时间,准备体验一下。我们一直叫它“丽江小院”,不过人家的大号好像是:丽江庭院。

据说老板曾在丽江徜徉一段时间,因为十分喜爱那种悠闲的生活氛围,而把在丽江吃过的斑鱼火锅、梅子酒和“蘸水”等物,和那种“生活”一起带回了北京,开了这家藏于巷陌深处的小店。


绿的是青梅酒更加甜醉,深色的是雕梅酒,酸甜更加明显。我个人更喜欢后者,觉得口味丰满立体。


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和同行的家人,都不曾踏足云南、品尝过当地的美食。但是因为前两年有朋友嫁了过去,我倒是跟着听到了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云南菜很合东北人口味。因为做菜重油重盐,还爱吃辣。

“滇菜”嗜辣,我倒是早有耳闻。云南十八怪里,就有“无辣不成菜”这一条。

至于是不是“重油重盐”嘛,我倒觉得还需要持保留意见再做观察,因为云南一带属于多元民族文化地区,菜肴烹调手法也是五花八门,恐怕无法一言以蔽之。


胡辣子蘸水和干料蘸水


倒是我前些日子看见了个有趣的观点,说:在云南,万物皆可“放点辣子、打个蘸水”。

“蘸水”这个东西我倒是不止一次吃到过,这可是一种像北京麻酱一般的万能蘸料。据说“打蘸水”属于云南地道的本土方言,而蘸水则是云南人饭桌上必备之物。

传说中,云南的蘸水最初是由茶马古道的马帮人士“发明”的,而传到民间之后,蘸水的做法也由简到丰,逐渐出现了各种版本。

在此我们吃到的“蘸水”,应该属于其中最基础的两种。

干调料放晶莹剔透在的两格调料盘里端上来,吃的时候用木勺加些火锅里煮沸的鸡汤调开即可。咸是真的咸,辣也是真的辣,但是蘸着鱼片和各色海鲜丸子,也是真的麻香满口,余味悠长……



小锅子是鸡汤底,用固体酒精加热。一人一锅,吃着方便自在。

新鲜的斑鱼被剃了脊骨大刺,沿着中缝片得薄如蝉翼。吃的时候,像新鲜的毛肚一样,只需要在滚开的汤底里烫上几秒。熟透的斑鱼片卷曲白滑,如同剥了壳的鸡蛋般、看上去蛋白质满满。入口鲜香细嫩,不用怎么咀嚼,便滚烫的溜下了肚。

两种蘸水或是咸香、或是麻辣,各有各的优缺点,不好说哪个蘸斑鱼片更好吃。我自己倒是更喜欢两个轮流蘸来吃,味道丰富,又可缓解麻辣的刺激。

至于这斑鱼片配蘸水的好吃程度嘛,看当年刚刚入手了新数码相机的我,吃的都没空给煮熟的斑鱼片拍照留念了,就可知到底有多好吃了。



可惜11年的时候我年龄尚小,照相技术实在欠佳。虽然现在也没有什么飞跃性的进步,但是至少不会放着如此美妙的自然光不用,非得用闪光灯曝光,出现硬生生把几个特写的丸子都曝“糊了”的惨剧。

可惜了,这家的丸子很有特色。无论是里面灌了芝士、烫滑的芝士丸,还是味道鲜甜、口感独特的海胆包,即便放在八年后的今天,也还是独具特色、值得一提的优质火锅涮料。



初春的北京仍然有些干冷,因为室外温度已经不是非常冷,所以暖气供给并不那么“火热”。我们选在了一个阳光明媚的靠窗位置,这也就意味着离沿内侧墙壁排列的暖气有些远。

这个位置的温度实在有些尴尬。被阳光晒到的地方,穿着单衣的体感温度刚刚好。但是没被太阳光顾的其他身体位置,却又会觉得有些凉。最终,还是热气腾腾的火锅缓解了这种:穿上外衣热、脱下外衣冷的尴尬局面。

鸡汤底火锅的好处是什么呢?当然是涮菜之前可以先来点热汤暖暖胃口、安慰一下肚子里的馋虫啦。

半碗鸡汤过后,再来些鲜嫩的鱼片和弹牙的丸子,或许中间再用菌菇、蔬菜换换口味……无论是冬日还是春秋,寒冷的日子如果能抱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绝对是人生一大幸福!

但是无论是鸡汤、菌汤还是骨汤,想要喝汤还是要在涮菜之前,这样才能避免嘌呤过高,对身体造成的负担。



窗外是景致开阔的小院子,氛围安静而随性。茶是正宗的云南普洱,味道很是不错。吃完火锅可以继续喝喝茶,看看书,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大脑放空的抿着热茶、望着窗外,享受一下难得的悠闲。

97年时候的北京,熙熙攘攘、人来人往。11年的北京与现在一样,车水马龙、喧闹繁华。曾在北京住过几个月的我,爱着老北京城的文化氛围,又讨厌现代北京的空气污染和生活节奏。

可能每座城市都有这样的老板,不在意现代化带来的信息冲击和快节奏生活,只是在深巷之中,守着自己独有的一方天地等你来敲门。谈不上是世外桃源,却又别有洞天。

在这样的地方,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

坐久了,你就会有种幻觉,仿佛自己化身成北京胡同里的一只猫咪,每日只是趴在房檐、门前,这样懒洋洋的晒着太阳,巷子口传来的一切熙熙攘攘都与你无关,你感兴趣的只有路过的大爷手里的小鱼干……

至于其他的,酒足饭饱后再说啦。

如果你喜欢,记得点下关注。各种旅行攻略、故事与各地美食,关注“春秋儿絮语”不迷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3791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