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愤怒的康熙,大发雷霆的乾隆,康乾盛世里制钱的挫折和秘密

愤怒的康熙,大发雷霆的乾隆,康乾盛世里制钱的挫折和秘密

康乾盛世是指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而疆域辽阔。康熙、雍正、乾隆不但追求所谓的文治武功,其实从一枚枚小小的制钱里也可以看出盛世的来之不易。


康熙的愤怒

康熙三十六年,京畿粮食丰收,但是康熙发现,粮价反而涨了。主要的原因不在于粮食的流通不便,而在于康熙23年的一个政策,康熙23年,"康熙通宝"从重一钱四分减重到一钱,铜钱和银价的兑换制度就是一两一千钱,减重制作轻钱以后,兑换比例依旧执行。出乎康熙意料的是另一个后果,各地方铸钱局受不了,一些省份因为"钱价过贱","请将鼓铸停止",其实就是制造制钱的成本大于或等于面值,赔本了,到三十九年,轻钱就"应准暂停开铸"。

北京是京畿,管理甚严,但个人私铸的伪钱似乎越来越流通,康熙四十一年,为杜绝伪钱又决定铸造一钱四分的大钱,但大钱新铸,未及流通,康熙采用的是官府出面收购轻制钱以促进大钱流通。但于事无补,京城百姓仍然使用轻钱。康熙很愤怒,追查之下,京城伪钱多来自山东私铸,山东巡抚赵世显打击私铸并不积极,为彻底解决山东私铸问题,康熙将山东来年钱粮以一两折换2000文计算缴纳,希望以无利可图而杜绝私铸问题。


从日本铜到蟹壳铜,铜是个大问题

清代制钱最大的困难其实是铜材。

中国采用铜币,秦汉时北方尚有铜矿,唐宋以后,大型铜矿枯竭,南宋偏安,幸亏在两广发现铜山,明代铜很缺乏采购日铜,清代的铜开始很贫乏,最后在云贵发现新铜矿情况才有所变化。康熙时滇铜并没有大规模的开采,康熙一朝始终乏铜,每年也只能铸造20万串制钱,以致康熙在太和殿策试贡生时要以"铜不足用"发问了。

康熙朝采买日本铜,每年"八月起解,年底到部",非常注意铜材成色。到了雍正,就开始采用滇铜中的"蟹壳铜"了,管理非常严格,各省采买铜量需报批,运输时间,线路规定严格。

如,运京的铜船每年2月,8月开行,要先将碎铜练成百斤铜锭,零星铜材用木桶盛装以铁箍封固。从泸州到重庆20日运到,到重庆换夹鳅船40日需到汉口,汉口到仪征先用川浆船,后用骆驼船需7个月到通州。运铜的人员且不能"衰庸愚钝",须"年壮晓事,练习铜务",且家道殷实,清朝上下非常重视。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喜欢日本钱

最初,因为铜钱缺乏,对在中国部分地方流通的外国钱是宽松的,但对日本制造的从明末开始流入的"宽永通宝"乾隆严厉查禁,主要原因是"宽永通宝"在日本的价格低贱,每串宽永通宝在日本只能兑换杂色银6钱,但在泉州可以折换到将近一两纹银。乾隆十五年,淮盐贡赋交部,其中有很多宽永通宝,乾隆大发雷霆,下旨永久查禁宽永通宝,并销毁内地的日本制钱。


剪边钱的生意

但钱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云南、贵州,四川这些地方有生产制钱的原料,往往被当地人私铸且屡禁不绝。这个时候剪边钱还是个不错的生意,钱被剪掉外圈边廓以后,往往还可以被当做一文使用。史载,湖北有人收集大一点的制钱,剪边,用26串钱剪出了10多斤的铜,然后卖给铜匠打勺子以获铜之利。


铜烟袋和青钱

铜烟袋在当时甚至成了绝大国政,因为铜烟袋在当时是刚需,成年男子人手一支甚至几支,满洲女子也嗜烟如命,有烟就要有烟袋,必须是铜的。销毁制钱二十余文就可以打造一个铜烟袋,以当时的铜价计算,用销毁100文铜钱制成的烟锅,可以得制钱约130文。这只是一例,古人喜欢用铜打造器具,烟锅只是其中最小的,其余香炉、调羹、火盆,烛台要耗费大量铜材,雍正皇帝就曾为此很苦恼。

青钱其实就是这种状态下的无奈举动,浙江巡抚张若震向乾隆提了一个技术性改造的建议;制钱中加入锡,制钱的颜色会变成青色,而且这种制钱是无法打造任何的等物的从此青钱大量铸行。


但就这样,钱依旧不够用,乾隆开始推荐白银,期望减少制钱的使用量。官府征用,征调都要用白银支付,在使用制钱较多的民间机构,如当铺,6文以下用制钱,6文以上用白银。各省也纷纷推出政策,比如买卖,若干两以上必须使用白银。

政府不断铸钱,钱依旧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钱币的囤积,尤其是农村,地租钱,有些地主为了保存财富,挖地窖,将串钱拆散防盗,长期不用。这也就导致了大量制钱不能进入流通,在官府也有这种现象,没收的赃钱,官米局都有大量制钱囤积,这就需要"钱桌"出场了。


钱桌、钱牙到钱行经纪

清朝的银行不只有清中晚期的票号和钱庄,早期叫"钱桌"。主要从事银钱兑换,赚取差价,我们现在甚至忽视了他们的存在。钱桌奔走四方,要骡驼车载,舟船驳运从钱价低的地区收集制钱贩运到钱价高得地区,其实加快了各地的制钱流通。雍正觉得很有用,为了管理好钱桌,设立了管理机构--"钱牙"。乾隆最初认为钱牙易于出现囤积居奇,导致制钱流通不畅的问题。但发现没有钱牙更容易囤积居奇,所以只好在正阳门开设"钱行经纪",有点像中央银行。

古代影响国家经济的不是白银,而是制钱,因为制钱符合小农社会模式,普通人家用不到白银,制钱的质量,流通完全影响到清朝的稳定。制钱的,"南至云南,贵州,北至蒙古",保证了康乾盛世的实现,康乾盛世的制钱中就有这么多的挫折和故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28245.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