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您带来奇闻异事,欢迎观看鬼谷奇闻。
科技革命后的几百年来,我们出行的交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马车到火车,到高铁,到飞机。如今我们可以轻轻松松的日行万里路,一天之内就可以横跨几个国家,可以说是风驰电掣。那么在古代,最快的行旅速度有多快呢?
▲如今开上自己的轿车想去哪里都可以
飞车
汉代的算术书《九章算术》中,有体现当时行车速度的资料。“空车日行七十里,重车日行五十里。”这是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至于专门载人的乘车,行驶速度有时可以相当高。《汉书·武吴子传》记载,昌邑王刘贺赶赴长安,“日中”时(大约下午一点)从昌邑国出发,“哺时”(大约下午三点到四点)即抵达定陶,“行百三十五里,侍从者马死相望于道。”其车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5至67里左右。侍从者骑乘的马因为追随轻车,以致疲惫而死,说明驰车的速度甚至可以远远超过骑乘骏马的人。这是短程高速驰车的情形。
▲古代的马车
秦始皇是最著名的游踪甚广的帝王,他平生8次出巡,行程都十分遥远。二世即位后,曾经追怀“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强,威服海内”的成功,自以为年级尚轻,不能威服四方,如果不外出作远程巡行,则令人质疑自己的行政能力。于是即位当年的春天,“东行郡县”,他的车队先抵达碣石(今河北秦皇岛),又沿海岸南下,到达会稽(今苏浙一带),然后又北上辽东,再返回关中,“四月,二世还至咸阳”。在两三个月内,竟能够行历如此漫长的路程,可以说十分惊人。如果《史记》记载不误,这一事实显然可以看作体现较高的行旅速度的史例。
▲古代的出行
骑马
汉代主要以驰骑形式进行军政文书的传递,有严格的速度限定。未达到行速定额,要予以严厉的处罚。“书一日一夜当行百六十里”,“不中程,百里罚金半两,过百里至二百里一两,过二百里二两”。所以汉代的军情传递效率非常高。
▲马匹在古代交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据《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率部与羌人作战,向汉宣帝申奏作战方案和军事文书,往返前后不过7天。现今公路里程西安至西宁间共计1242公里,可大致推算当时驿报行速为日行400公里左右。《汉官仪》记载,传递皇帝玺书的使者“乘驰传”而行,即可以利用最高等级的交通条件,“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千里为程。”可见,日行千里并非虚言,也是当时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骑马为古时候主要的出行方式
舟船
舟船水路行旅,行速更多地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例如水文条件之流量流速,气象条件之风向风力等,都可以使舟船行驶速度出现极大地差别。条件的恶化,有时甚至使航行完全成为不可能。
▲江南水乡中,舟船为主要交通工具
至于一帆风顺,随波逐流,急行若电的情形,则见于李白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形势,绝壁千丈,林木萧森,江水急泄而下,白帝、江陵之间1200里,确实浮行一日就可以抵达。
▲顺水行舟,日行千里
鬼谷简评
行程和行速可以体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交通发展的水平和交往发达的程度。行程和行速作为反映行旅生活风貌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又可以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节奏。相比于今天,古代的车马速度可以说非常慢,周游天下是很多人一生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如今,交通发达又便捷,我们可以随意去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不得不说我们是非常幸福的。
▲参考资料:《九章算术》、《汉书》、《史记》、《水经注》
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28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