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失了很久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又火了!
原来,退休后这位美国的前总统跨界成为了一名纪录片导演。而此次,奥巴马也正式的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处女座作品《美国工厂》,并在全美引起了热议。
如果只看名字,你一定以为这是一部关于美国工业的纪录片。但或许谁也想不到,这部片子中的主人公居然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曹德旺!
很多人都知道曹德旺一直都有“玻璃大王”的美誉,但你知道曹德旺做的玻璃究竟有多厉害吗?
在中国,有70%的车企的玻璃都是曹德旺做的!
在全球,有超过30%的车企的玻璃都是曹德旺做的!
也是因此,曹德旺曾放出豪言:“不怕美国封杀,因为全世界只有我在做的产品,美国不买我的,买谁的?”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曹德旺因在美国建厂投资受到了众人的万般指责,但直到今天曾经那些指责过曹德旺的人才知道,原来曹德旺才是中国企业家的骄傲!
壹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曹德旺小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寒一度食不果腹,可以说从小就尝遍了人生百态,受尽了各种人情冷漠和歧视。但即便家里连吃饭都要发愁,但曹德旺的父母还是决定要想尽千方百苦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堂。
在曹德旺父母看来,“人这一生尽管贫穷,但要穷的有骨气,有志气!所以饭可以少吃,衣服可以简穿,但书一定要读!”
在父母的节俭下,9岁的曹德旺才第一次踏进了学堂。
但即便如此,命运仍旧没有善待这个多苦难的家庭,读了5年后,曹德旺还是因为家庭因素选择了辍学。辍学后曹德旺在街头卖过烟丝、贩卖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那是精神和肉体蒙受的双重苦难,但他并未逆来顺受,而是不断地和命运抗争着。
而这种坚持最终也为曹德旺带来了不小的收获。
1976年,曹德旺成为了福清高山玻璃厂的采购员。但当时,厂子里的效益并不好,常年都处在亏损的状态中。
一次,曹德旺到外地做原材料的采购,在火车上一群人拿着几片玻璃大声的吆喝着:“来来,都让一让,这个玻璃打碎了你们可都赔不起。“
听完这群人的吆喝后曹德旺诧异的自言自语到:”什么玻璃,撞碎了还能赔不起了?”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群人手中拿的玻璃都是进口的汽车玻璃,国内没有这种玻璃的生产技术,因此单价十分贵,一小薄片玻璃就能卖100多块钱。
而也就是这时,曹德旺的心中就萌发了一个概念,“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自己研发自己的汽车玻璃,而要让老外挣这么多钱呢?”
回到工厂后,曹德旺心中的这个想法开始慢慢的生根发芽。1983年曹德旺决定用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全部积蓄承包了自己所在的这家连年亏损的玻璃窗,并将业务转向了汽车玻璃的研发生产。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就快要倒闭的小玻璃厂在曹德旺的手中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盈利了!
随着,这家玻璃厂的逐渐壮大,曹德旺也开始一步一步的改变着中国汽车玻璃市场被外国人垄断的尴尬局面,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终于出现了!
贰
1987年,在曹德旺的号召下共集资627万成立了中国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快速发展,利用15年时间,一跃成为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市值高达350亿!
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在曹德旺的带领下福耀公司所生产的玻璃占领了全世界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也是因此,福耀公司受到了西方“霸权主义”盯上了!
2002年美国商务部裁定认为福耀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将玻璃卖给了美国企业,以“倾销”的名义制裁福耀,对其开出了大额的罚单。
但从小就遭受了人间百态的曹德旺并没有因为美国强权的欺压而畏惧,对于美国商务部开出的巨额罚单曹德旺拒之不理,还将美国商务部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正义的判决下,终于曹德旺大获全胜,成为了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打赢美国商务部的中国企业!
然而,眼看自己追不上,也打不过的美国人最终也只好又舔着脸来寻求和曹德旺合作,希望他能继续把福耀生产的玻璃卖给美国的企业,毕竟只有曹德旺做的玻璃才是全世界质量最好的玻璃!
实际上,福耀的玻璃之所以能做到世界第一也源于曹德旺心中的执着。在早期的时候,曾有人建议直接从国外购买高科技技术直接生产玻璃,但这个提议被曹德旺一口回绝了。
因为,曹德旺,永远没有忘记自己做玻璃的初心,不能在技术上再受制于人,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也是因此,曹德旺在玻璃的研发费用上投入一直都是最大的。而正是这种自主研发的道路才让今天的福耀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彩,不再受制于他人。
至今为止,在汽车玻璃领域,福耀已经成为了行业最顶尖的企业。无论是通用、奥迪,还是三菱、现代这些全球汽车巨头企业都是求着来和福耀合作的。就连向来自大的美国人所制造的汽车中大部分采用了福耀的玻璃。
比如说福耀最新研发的这款HUD抬头显示玻璃。在驾驶员驾驶时,玻璃上会显示各种参数信息,既不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还在某种程度上凭借参数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曹德旺改变了一个时代,他结束了美国人在汽车玻璃行业的垄断,让中国成为了世界汽车玻璃的龙头!
叁
2016年,曹德旺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但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决定让自己置身于“万劫不复“之地!
为了开拓国外市场,那一年曹德旺决定去美国开工厂。但这个消息一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大家都认为曹德旺的这种做法是在给美国人送钱。
虽然遭受了很多无情的谩骂,但曹德旺还是一次次耐心的在媒体面前解释去美国建厂的好处。
但处在情绪中的大众似乎并不想听曹德旺的解释,甚至有的人把他去美国建厂看作是“忘恩负义卖国贼“的做法,更有人直言”别让曹德旺跑了“。
但即便如此,曹德旺还是坚持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将工厂建在了美国。就这样,在一片片骂声中,曹德旺似乎被人遗忘了,3年时间里,没人再提起他。
直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公映,福耀和曹德旺才又一次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而也是直到这一刻,大家才终于知道曹德旺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牺牲!
在这部纪录片中曹德旺也道出了他选择去美国建厂的真正原因:“今天中国人到美国来办企业,我们最关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是想改变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
而影片所记录的一切也证实了曹德旺真的做到了!
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福耀工厂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办工厂的前前后后,当时美国代顿市通用汽车工厂面临倒闭。一时间,一座城市近乎衰落,近3000个美国人面临失业,但正是曹德旺的到来拯救了这座城市!
1、蜜月
2008年12月圣诞前一天,拥有90年历史的俄亥俄州代顿市通用汽车工厂宣布了破产关门,这意味着不仅当地政府损失了50%的税收,而当地也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将因此失业。
面对这座不再看得见未来的城市,俄亥俄州政府伤透了脑筋,最后决定花大价钱招商,也因此找到了这座城市的救世主——中国商人曹德旺!
当时,为了争抢曹德旺到该地建厂,美国的地方政府们可谓是下了血本,给出了很多吸引人的补贴计划。
而这些对于当地人来说改变也立竿见影,大量的工作机会让当地人重新振奋起来,重拾了对生活的期望!
伴随着纪录片中诙谐的音乐和工厂的逐步建成,两国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蜜月期版的友谊。
2、合作
但归根结底,曹德旺并不是美国人的“救世主”,而他来到美国建厂的目的也十分明确,那就是控制成本、占领市场。
为此,在工作方式上曹德旺也给这些美国员工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也激发了双方在文化差异上的矛盾。
美国员工向来工作散漫、无目的,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不合格,加上强制加班、安全问题、薪资待遇等一系列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彻底激发了双方的关系。
在美国员工眼里,中国人态度强硬、行为粗暴;而在中国员工看来,美国人态度懒惰、业绩低下。
所有的人都得不到休息与加班费,显而易见的是,美国工人还没有习惯,也不打算习惯。曹德旺不得不频繁的往返与中美之间,美国工人的问题显然比他最初想的要棘手。
也是因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每天都有福耀员工涌上街头,他们背后的组织——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开始积极的谋划在福耀的莫瑞恩工厂成立工会。
3、矛盾与反击
而在曹德旺的眼里,之所以矛盾会日益激化,全是因为拿了高薪却任由事态发展的正副总经理高蒂尔和罗伯斯有“敌视中国人”和”拿钱不办事”的嫌疑。
也是因此,福耀启动了“换帅”程序,将总经理换成了中国人——刘道川。
上任后刘道川通过调研发现当地人并不懒,且和中国人一样“没有选择”,美国人会去再打份工,缓解生活的重压。
为此,提出了“一小时加薪2美元”的物质奖励。而那部分“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美国人,很快就得到了这笔加薪。
很快,认为“工会不能当饭吃”的工人们越来越多,有人明确表示:工会是烂员工的避难所,它只会让好员工在“大锅饭”中随波逐流。
刘道川发放“糖衣炮弹”的同时,“福耀”的另一只手也没闲着,有着“工会克星”之称的LRI(反工会咨询组织)被请来用于对顽固分子直接缴械。
2017年11月,美国劳资委决定组织一场官方投票,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福耀是否需要成立工会”的核心争议。
最终,这场一山不容二虎的长期抗战,终于以“福耀完胜UAW”的结果画上了句号。
而在电影的结尾处,当曹德旺再次考察这家工厂时,管理人员正在介绍新引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且详细介绍这些设备可以节省多少人力成本,此时工厂雇佣的工人比最初的设想已经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
而从2018年开始,福耀的美国工厂也开始扭亏为盈,并增长迅速。很多美国企业家参观了福耀工厂后都感叹到:“中国人从贫困走向中产,而我们的中产阶级正在越来越糟糕,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正在走下坡路,而中国则恰恰相反。“
是的!通过在美国建厂,曹德旺让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美国人从此不再瞧不起中国人!而曹德旺的所作所为,也彻底的感染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
在解释为什么要把《美国工厂》作为旗下第一部电影作品时,奥巴马曾表示:它抓住了文化碰撞,用一种人们熟悉的方式讲述在全球化面前的适应过程。
奥巴马这番话看起来似乎委婉了一些,但对此很多美国的媒体就直白了许多,他们直言:这也许是多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的一次委婉反击。
要知道,影片中提到的俄亥俄州就是特朗普的选举票仓。
而特朗普也曾承诺给当地工人带来就业机会,但今年早些时候,俄亥俄州的另一家大型通用汽车工厂又关闭了。
更为讽刺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对美国投资骤减,像福耀玻璃这样的“美国工厂”反而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重要生命线”。
因此,与其关注美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拍摄《美国工厂》背后,我们更愿意去看像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有多么的伟大!
毕竟,谁能想到,不可一世、孤傲的美国也需要像“福耀”这样的中国的企业来为其充当“救世主”角色,拯救自己的制造业;
谁能想到今天的中国企业制造和管理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眼中学习的榜样;
而不得不说,这一切背后都是因为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像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
蒋东文点评:
虽然今年已经73岁了,但曹德旺至今仍保持着早上四五点起床工作的习惯,无论风雨,每天早上7点半曹德旺总会准时上班。
作为和任正非同一时期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曹德旺信佛,大多数时候从容、随性。无论会议大小,只要有演讲,向来不用稿子。
他是富豪榜上的富豪,认为“金钱不能传承”,财富只是自己在马路边捡到的东西,应当和大家共享。
在他福州的别墅门口,卧着一个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的貔貅。但曹德旺认为貔貅没有肛门,只进不出“很小气”,就让人给自家的貔貅挖了一个“屁股”,要“有进有出”。
从1983年至今,曹德旺共捐出110亿。
媒体称他为“中国首善”,他不认,拎着两瓶茅台去拜访了袁隆平。他称袁隆平是首善:“评选首善的标准,不能只盯着捐了多少钱,也要看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
他说,成为行业最大的企业、利润的增长或技术的创新都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做最强的、受尊敬的、伟大的企业。”
虽然,早在1995年,曹德旺就拿到了美国人的绿卡,但到了2005年时他发现“福耀”两个字将会是中国汽车玻璃的代名词,于是便选择全家撤出美国回到中国。
他向家人义愤填膺的说到:“一个都不能留,三个孩子,一个老婆,全部撤回,有意见留在这里不能继承我的财产。我们不能移民的,曹家人移民,中国人没有玻璃。”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记者在采访曹德旺的时候总会问他未来有没有移民的打算。
但在面对这些提问的时候,曹德旺总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回答道:“我的根在中国,做一个真正有理性的人,我必须坚守中国这个底线!”
就像曹德旺在自传中《心若菩提》中提到父亲在他儿时经常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草如果没有心都不会发芽”!
而今天这颗带着中国心的草已经成长为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触及着世界的每个角落,给予了每一个中华儿女自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1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