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1个月,首钢集团通钢运输公司外委车费同比降低1239.36万元,降幅达61.86%。这是该公司充分发挥物流管控职能交出的一份可喜答卷。
“三个转变”打破惯性思维
今年初以来,首钢通钢运输公司在认真核定各项降耗指标的同时,将目光锁定在外委车费降耗上,通过开展分析会、讨论会、对标挖潜会,将对降耗工作的重视程度从顶层设计上率先转变,层层突破思想桎梏。
该公司以问题为导向,在管控职能上重新定位,通过认真梳理管控环节,分析查找问题,有效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生产服务型向管理职能型转变。该公司今年改变以往生产单位要多少车就派多少车的管控模式,而是依据生产单位作业项目、作业量合理安排车辆。二是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以前,该公司很少深入研究各单位车辆作业项目和作业量的具体情况,今年起主动深入各单位,细致研究相关数据,评价用车合理性。三是由班计划管理型向日计划统筹管理型转变。该公司自今年起要求各单位每天提报24小时用车计划,以便统筹安排车辆。
“三个转变”,让该公司管控职能更精更细,为切实减少用车数量提供了保障。前11个月,该公司用车数量减少了263辆。
“三记重拳”打出降耗新招
在转变思维的基础上,首钢通钢运输公司重拳出击,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纳入到日常管控中。在该公司车务段作业室,几张外委用车费用日统计表上的内容清晰可见:用车单位、使用车型、计划时长、实际时长、费用合计等数据一目了然。该公司在改变外委模式、计费方式、择优招标上打出了三记重拳,“精细算账、算精细账”成为降耗的又一剂良方。
第一记重拳是改变外委形式。以前生产部门物料的运输任务由自有车辆承接,所用车辆数量大、效率低。该公司通过内部成本测算,今年初以来调整工作分配,实行整体外包,每月根据铁、钢、干熄焦实际产量进行结算,腾出运力承接焦炭、球团矿倒运等外委作业项目。
第二记重拳是精细计费管控。该公司今年在数据上更加较真求实,以前以班为单位统计车辆作业时长,不足4小时按0.5个台班统计,高于4小时不足8小时按1个台班统计。以小时为单位统计车辆作业时长,精确到0.5小时,这样精确的管控方法带来了更大的降费空间。
第三记重拳是实行公开招标。以前各车型台班、吨矿运费价格较高。今年4月份,该公司对全部汽运作业项目、全部车型进行竞价招标。通过竞价招标,降低各车型台班、吨矿运费单价。
“三记重拳”,让该公司实实在在看到了精细管控带来的成果。
“三管齐下”提升管理效率
今年初以来,首钢通钢运输公司在提升用车效率上不断创新举措,通过“三管齐下”的有效模式,优化管理流程,促进责任进一步落实,调动了职工外委车费降耗的积极性。
一是严格监督,培养作业习惯。该公司不断优化流程管理,要求各事业部提报日用车计划时要标注物料倒运量,指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组建外委车辆信息群,时时通报外委车辆作业项目、作业时间;对车辆作业情况实行日检查、日监督,发现违规现象及时通报考核。截至目前,该公司发现外围车辆违规使用情况29次,通报相关单位整改23项,考核6项。
二是落实责任,调动工作激情。该公司推行作业区负责制,提高自有车辆出车效率;打破基层单位原有管理模式,针对运输任务对所有人员、车辆进行有效整合;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释放车辆运输能力。截至目前,各作业区间人员相互调动189人次,出车效率由2018年的77%提高至今年的83%。
三是减少环节,降低费用消耗。该公司对5类生产工艺物料倒运方式进行调整。如球团矿以往由混匀料场、二球场地倒运至二、三炉地坑,现在改为直供高炉,不落地回装倒运。今年,该公司认真学习兄弟单位管理经验,在管理部门和各事业部的协同配合下,不断减少倒运环节,通过合理制订《五类生产工艺物料倒运管理办法》,实现科学规划存储场地,减少物料重复倒运量70余万吨。
来源: 中国冶金报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60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