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龙应台《目送》
年少时初读龙应台的《目送》,窗几明净的教室,郎朗的读书声将她深邃悲情的文字从年少青涩的嘴里输送出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读完只觉一种莫名的压抑堵在心口,却并不理解其中的深切含义。
成年时再读《目送》,发现这其实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而美丽。这是一本发出“生死大问”的书,更是一本感悟人性的人生之书。
至今我仍记得那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每读一遍,都会潸然泪下。
而人生,最为悲怆的一次离别,莫过于生离死别。
在《目送》里,龙应台将振翅高飞的孩子、逐渐离去的母亲,年迈的父亲这些形象以幽微的笔调勾画的栩栩如生,告诉人们,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经历离别,对于人生经历的不同年龄段,经历的困苦磨难,我们要以慈悲为怀,坦然面对。这本书教会人勇敢和释怀。
而和龙应台年龄相差9岁,同为台湾女作家的简嫃著作的《谁在银光闪闪的地方等你》一书,和龙应台的《目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本书中同样以慈悲贯穿全文,同样给人以勇敢和释怀,同样的,也是一本拷问“生死大事”的奇妙的书。
0 1·
简媜,华语文坛散文大家。以散文知名,其文字曾经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获得过台湾岛内三大散文奖。简媜的散文颇具古典文学的素养,传统浪漫的情怀,而又带着现代主义的虚无思想及后现代的解构观念。
简媜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所以她的笔触抒情如诗,包容着浓烈的柔情,充分显露出她对土地热爱与思索。
在《陪我散步吧》一书中,她将自己13岁读国中时父亲意外车祸后,她不得不寄人篱下,在陌生的环境求学,所遭受的那些苦难以轻松恬适的笔触娓娓道来,告诉人们,这世间的苦难,总要坦然面对,而终有一天,那些苦难,终会成为你的桂冠!
而在《谁在银光闪闪的地方等你》一书中,她教会人们怀着一颗慈悲与感恩之心,如何坦然面对耄耋之年,人生那段无能为力最为“狼狈”的暮年之行。
龙应台曾在《目送》里说,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当年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同样的,市面上有很多公众号或者书籍教我们如何更好地教育一个有问题的幼儿,抑或教我们如何正确引导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或者教我们如果规避职场的雷区......但,没有一本像样的书,教会我们,如何坦然的,体面的,去奔赴一场必然的死亡。就像龙应台说的,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奔赴苍老和死亡这条路上,如何走,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事,而最后那一条黄泉路,也只能一个人走。
饶是这样,人人也不想去直面苍老和死亡这个话题。
0 2·
因为人人都怕死。仿佛约好了似的,几乎所有的鸡汤文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了谈论死亡这个话题。
苍老,是赴死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标志。若不然,整形医院的生意不会蒸蒸日上,饶是出了那么多美容医疗事故,依然有很多爱美人士对整形趋之若鹜,而这其中,最多的,是怕衰老迹象在自己脸上留下太明显的痕迹女人。尤其前段时间,娱乐新闻报道某知名房地产商人为了自己的小娇妻,竟然也不惜整容来改善自己的衰老迹象。
苍老和死亡,从不挑性别,不挑国界。
就像简嫃在《谁在银光闪闪的地方等你》一书中所说,苍老,它就像脚底的厚茧,怎么避都避不了那股针刺之感。当人们一脚跨过五十岁的门槛,就已经是半截身子埋进黄土里的人了。如果避免终日惶恐,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坦然面对每一天。
书中说,生命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不管发源地何等雄伟,流域多么宽阔且肥沃,终有一天,这河必须带着天光云影流向最后一段落。那闪烁的光影,不是欢迎,是辞行。
当人呱呱坠地,在时光里带着爱意游走,行至耄耋之年,青丝变白发。人生在世,都免不了一死。如何坦然面对耄耋之年的衰老之态,成了每个人在人生旅程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简嫃在这本书中,将赴生死写的真挚勇敢,写尽了人世间的欢愉与憾恨。
书中说,接受那些在你年轻时,所没有的,接受你年老时,身体馈赠给你的,比如,病痛。不要觉得人老了浑身病痛会惹人嫌弃,甚至,你自己会先嫌弃自己。
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难堪的一段时光,如何平静地度过,简嫃在书中娓娓道来,如同一个老友面对面和你交谈。
苍老,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如何体面的赴死,更是一个比苍老还沉重的话题。
当人生病,尤其躺在床上的时候,你最敏感的体验,是你不再需要过多的鞋子。甚至,你最后只需要一双袜子就够了。
直到有一天,所有的鞋同时向你告别。
在亲人的一片哀嚎中,你,至此走完了这平顺或者坎坷的一生。
而简嫃告诉你,赴死不可怕。完整的人生,应该是五味陈杂,且不排除遍体鳞伤。
相逢在人间,无比赞叹,一切感恩。我们带着众人的爱和祈盼而来,最后带着人生最后一点体面,怀着一颗悲悯和感恩的心而离开,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让人开心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7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