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链接:
蝙蝠的困扰:印度首艘P17A护卫舰下水(一)越造越大,可还是万国牌
下水仪式上的“尼尔吉里”号
既然P17A的性能看起来不错(至少从纸面数据上看如此),印度海军也对其给予了厚望,一口气订购了7艘。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印度海军装备量最大的主战舰艇也不过是建造了6艘的塔尔瓦级导弹护卫舰,还是俄罗斯给造的;印度自己建造的数量最多的主战舰艇只有4艘的卡莫尔塔级轻型护卫舰。由此可见,印度海军希望P17A能和中国海军的054A型护卫舰一样,成为自己的“标准护卫舰”。
印度海军订购的7艘P17A被分配给了2个船厂,其中位于孟买的马扎冈船厂建造4艘,位于加尔各答的加登里奇船厂则接到了3艘的订单。按照印度海军的设想,首艘舰将于2021年服役,此后每年服役一艘。
2017年12月28日,马扎冈造船公司,P17A的开工典礼
只不过,想法虽好,现实却很冷酷。和印度海军的其他造舰计划一样,P17A从设计到建造都充满了“印度特色”——那就是拖延、意外和贵。
P17A项目始于2009年,当年6月19日,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DAC)确认了一项采购计划,为此编列了4500亿卢比(92.3亿美元)预算将为海军建造7艘先进隐身护卫舰,该项目被认为是印度造船史上最昂贵的舰艇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这批隐形护卫舰将于2011年开始建造,2016年至2017年交付第一艘,并在2021年之前全部交付使用。算下来,印度人希望用10年造出7艘6000吨级以上的护卫舰,参考此前印度舰艇建造的“丰功伟绩”,只能说实在是过于乐观。
P17A的想象图
事态的发展果然没有出人意料,仅仅是从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通过采购计划到通过P17A的建造计划就花了3年的时间,而这时已经是2012年了。这还没完,从通过建造计划到正式批准开工并授出合同又花了3年。也就是说,到了2015年,马扎冈船厂和加登里奇船厂才正式拿到印度海军的订单,——距离最开始乐观估计的开工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
当然,也有好消息,与最开始预计将超过90亿美元的建造费用相比,实际授出的建造合同要便宜了不少。两家船厂拿到的7艘护卫舰总订单价格“不过”74亿美元,约合10亿美元一艘,省下了近20%的经费。不过,这仍然是印度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舰艇建造合同。要知道,根据2016财年的数据,美国海军的伯克级IIA型驱逐舰的造价也不过17亿美元,也就是说,P17A的单价已经接近伯克级IIA型的60%,印度海军舰艇的贵还是一如既往。
加登里奇船厂的船坞
但是,拿到合同不等于马上就能开工。早在2009年,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通过采购计划的时候,马扎冈船厂和加登里奇船厂就明确表示,由于P17A型护卫舰将采取前所未有的模块式建造方式,两家船厂必须升级相应设备,预计要花2年的时候来做准备工作,所以当时估计的2011年开工,就是为船厂升级设备留出的时间。
可后来P17A项目进展步履维艰,两家船厂也许认为项目前景不明朗,担心升级设备的钱打了水漂,所以在P17A项目在印度政府各部门间“公文旅行”的时候,船厂基本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准备工作。直到拿到合同,确认项目没跑了,两家船厂才开始正儿八经开始准备。所以,等到马扎冈船厂开工第一艘P17A型护卫舰的时候,已经是2017年12月28日了。而按照最初的设想,这个时候应该是第一艘该型舰服役的时间……
P17A的另一张效果图
更要命的是,按照印度海军舰艇建造的传统,开工了并不等于一帆风顺,后面的问题和意外可能更多。2018年4月17日,加登里奇船厂发生龙门吊倒塌事故,事故正好发生在建造P17A的船坞附近。虽然船厂紧急澄清,称建造中的护卫舰并没有被砸到,但从现场照片来看,倒塌下来的龙门吊至少砸到了建造P17A船坞的周边,船坞本身和在建船只即使没有损坏,周边设施和道路肯定损毁严重,必然会影响该舰的建造速度。
加登里奇船厂发生龙门吊倒塌事故
据加登里奇船厂自己估计,这次事故的直接损失超过1亿美元。事故后现场的清理、损坏设备的维修和更换需要花的时间还无法预计。更要命的是,由于龙门吊已彻底损坏,只能更换,而重新订购、生产并安装调试这么一台龙门吊需要的时间超过30个月。而采用模块化建造的P17A型护卫舰,每一个分段的重量要远大于传统塔式建造法的分段,必须要这种大型龙门吊才能完成组装。因此,这次事故对加登里奇船厂建造P17A护卫舰的影响还无法估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该船厂想按预定计划,在2022年交付第一艘护卫舰肯定是没希望了。
相比“倒霉的”加登里奇船厂,马扎冈船厂的建造过程倒是相对顺利,只用了1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首艘P17A舰体的建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把P17A的建造分到两个船厂,倒是意外地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维克兰特”号下水3次已经成了造船界的笑柄
对于其他造船大国来说,军舰下水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或者一大半的工作,但印度造船业却并非如此。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3次,历时6年还没完工已经成了造船界的一大笑柄,其他军舰也没好到哪里去。印度海军第一艘“盾舰”“加尔各答”号,2003年开工,2006年下水,到2014年才服役,从下水到服役隔了8年;P17A的前一个型号什瓦里克级首舰“什瓦里克”号,2003年下水,2010年才服役,也花了7年时间。这个时间足够其他国家重新建造2艘6000吨级的水面舰只了。
这次下水的“尼尔吉里”号基本没有上层建筑
从这次下水的P17A首舰“尼尔吉里”号舰体来看,其完成度显得非常低,上层建筑几乎不见踪影,完全不像印度人最初声称的“模块化建造”方式应有的外形。由此推测,P17A的“模块化”也许并不是国际上通行的那种模块化建造,或者还只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也许正是该项目的实际建造费用居然远低于最初预计建造费用的原因之一。(待续)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5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