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苏秦字季子,苏忿生之后,己姓。《史记·苏秦列传》索隐引谯周说,苏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鹊,并为游说之。苏秦家境较贫寒,他曾说:“使我在洛阳郊区有两顷土地,足以养活家人,我又怎能佩带上六国的相印呢!”
因为家穷,苏秦到燕国去时,只好向别人借钱作为盘缠。洛阳长期以来是东周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交通中心,商业繁盛,例如师史做买卖的牛车就远至各那国经商。
贫穷人家的青年多为有钱的商人到外地经商,甚至夸耀为别人经商的时间长,不想家。但是苏秦家是没落的贵族,已经丧失了土地而又不愿为人经商,而游说诸侯实为当时贵游之士唯一的利禄之途。如果说春秋时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士君子所必修的学科,而战国时期的游士则要研究分析形势,制定外交路线,讲究权变谋略,以取得人君的信任。这就是“长短纵横之学”。
从战国中期到西汉初年,长短纵横之学属于显学,当时颇为流行。苏秦之死应在齐滑王时代,《吕氏春秋·知度篇》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八年,上距齐滑王失国才四十五年。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即乐率合纵联军攻人临滴之年。
苏秦为燕合纵反齐,屡见于张仪连横说词中。《楚策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日:“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人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这是连衡派关于苏秦死因的说法。
《史记·苏秦列传》另有一种解释:“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日:“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日:‘苏秦为燕作乱于齐。
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因而诛之。燕闻之日:“甚矣,齐之为苏生报仇也!”这样巧妙的解释,把苏秦反问的罪名轻易地开脱了,苏秦成了合纵派的英雄人物。
合纵派还夸大苏秦的作用,说什么“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一人用而天下从”《秦策一》)。苏秦死后,因“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不愿公开讨论苏秦的学术。但社会上,人们在继续讨论合纵策略,纵横长短之学仍占显著的地位。
苏秦活着的时候,诋毁他的人说他是“左右卖国反复之臣也,将作乱“。《淮南子·说林训》说:“苏秦以百诞成一诚。”又说:“苏秦善说而亡。“(见《诠言训》)
还说:“苏秦知权谋而不知祸福。“(见《犯论训》(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说:“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尾生。”这是说苏秦在诸侯间不讲信用,但对于燕王来说就像尾生那样守信不渝。司马迁认为苏秦兄弟出身于普通人的家庭而能组织六国合纵的行动,他们的才智必然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不应该单独让他蒙受恶名。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动时期,“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漏,苟以取强而已矣。”《战国策书录》当此之时,是非标准、价值观念俱不同于往昔,而苏秦结六国为一,以抗拒秦,他的奇策权谋能使危者以安,运亡为存,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其剖析形势缕析条分情理兼具,有说服力;为人画策设谋拟有上中下三策,供人选择;其说辞文采飞扬,纵横态肆,为世人所赏爱。取长舍短,唯在善择罢了。
作者介绍:我是“阔腿裤哭了”,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