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孩子吃饭的时候,聊了聊数学,深深觉得每个人对数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牛蛙和普通娃的差距是十万八千里。
普通孩子是难于上青山,对题没有一点感觉;牛娃则一上手就深谙其意,做题得心应手,哼着小曲就把题做了。人与人之间对数学的感觉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是一个数学故事。数学界里有个大牛——拉马努金,有次生病了,另外一个大牛——哈代坐出租车去看望拉马努金,下车时注意到车牌号是1729。两个大牛见面打招呼自然和我辈不一样,“哈牛”脱口而出的是他对这个数字的失望,他说这是一个无聊乏味的数字,并希望这不是什么坏兆头。“拉牛”表示不同意,‘哈代,你错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它是能用两种不同方式表示为两个正立方数之和的最小的数。
人和人的差距咋这样大呢,我们还在算车费,牛人瞬间就完成数字的分析和推演,简直是神人啊。
从此,我意识到牛人与牛人之间的数学感觉差距也是很大的,那和我辈的差距简直是不可以道理记。
虽说我们和数学大师之间的差距巨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提升的空间巨大。只要我们努力,让我们的数学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对提高数学分数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那如何能提高我们的数学感觉呢?
首先,对数学要有清晰的认识。罗素曾经说过:”数学是符号加逻辑。”这句话点明了数学中重要的两点:
1.数学的符号 这就是要熟悉学校的教材,熟悉数学的语言。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解过的题已经足够多了。就数学的符号。请仔细阅读课本,深刻记忆每一个数学符号,要知道这是和老师唯一正确的交流工具,只有熟练掌握,才不会因为表述不妥当而扣分。
2.逻辑 指的就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重要不容置疑,几乎是数学学习的瑞士军刀,可以在任何解题过程中应用。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参考另外一篇文章,解密数学的密码——逻辑思维篇,里面讲述了相关内容。
然后,反复练习。练习不是盲目的刷题,这里有一个答题终极大法,几乎适合于所有题型,送给大家。
答题终极大法:
1.本题目需要解决哪类问题;
2.解决逐个问题需要具备那些考点
3.做好这些考点应该如何解答。
反复练习,反复寻找——哪种方法可以帮助你达到这个终极标准,那么这种方法就应当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第一遍无法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继续练习第二遍、第三遍……。不要停留在课本知识这个基本的点,要学会把基本点当成零件,就像乐高一样,反复组合,反复练习。不要因为数学中的一些词语与自然语言中的词语看上去相同,就认为它们的意义完全一样。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学习数学的秘诀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后,是总结问题环节。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而言,想要解决一道自己不会的题目,首先就要求你拥有充分的错题分析能力,你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会出错?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大部分同学错了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哪儿了;或者题目做不下去的时候,也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做不下去了。请记住,一定不是不熟悉某个考点,一定不是忘了某个考点,我们做错的每个题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如果你自己在一定时间内能弄懂题目且确切的掌握了,那么你就产生了学习心得,就能得分。学习的本质是自学,是要掌握自学的方法。只要你明白了,你的目的就达到了。无论是做题还是看书,终极目标都是掌握知识,其他都是手段而已。进一步的提升是当你理解了,尝试着对别人讲解这个知识点并让他理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同时,你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是吗?
送给大家一句话。
“第一是数学,第二是数学,第三是数学。” —— 伦琴。
祝大家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学感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