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方岳有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三。”苏轼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失意的时候。追求完美是我们的理想,而不完美则是生活的必然。放弃完美,心灵中就会多一份轻松。虽然失败了,但应该看到成功,既然有些事实不可避免,那就要学会去面对,在失去中获得沉淀和积累,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相信每个人再完美的人生都会有一道缺口相信缺憾中也蕴藏着机遇,抓住机遇,走向新的成功。
国学大师季美林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是:“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涂知返,也有绝处逢生。”季先生坦诚自己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正是这种不圆满才是真正的人生。他如是写道: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
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
幼儿园升小学,考; 小学升初中,考; 初中升高中,考; 高中升大学,考; 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 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花有开落之时,月有盈亏之期。纵然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也有大脚,削肩、耳下、狐臭之憾,但是纵然如此,也难掩佳人倾城之态。而人生更不是无暇之玉,因此,季羡林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庄子》中说:“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惠,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者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国家大事还是私人琐事,万事都有缺陷,都不是一定圆满的。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正因其不能尽善尽美。
生活中,我们都在争取个完满的人生。然而,纵览古今中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圆满才是人生的真相。那些没有的东西就像是国画上的留白,可以给我们在欣赏的时候带来无限的退想,有追求的希望、有前进的余地,有让自己去充实自己的动力。
有一个人对自己悲惨坎坷的命运深感悲哀,无东之下,他只能祈求上帝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说:“如果你能够在人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的命运心满意足的人,我将为你改变命运。”
于是,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在这个人看来,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他首先找到了他认为最应该满足的人——国君。他来到皇宫,询问国君是否对自己的命运满意。
国君叹息说:“我虽贵为国君,却日夜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我担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长久,担心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事实上,我还没有一个流浪汉过得快活。”
那人听了国君的话,也不免困惑,于是他又找到了流浪汉。
远远地看过去,在晒着太阳的流浪汉是那么满足,那人觉得自己找对了人,于是上前询问。
流浪汉奇怪地望着他说:“你开什么玩笑? 我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怎么可能对命运满意,其实我每天都在诅咒上天的不公。
那人还是不甘心,他走遍了很多地方,询问了处在各个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可是每个人都说自已对命运不满意,人人都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有所抱怨。最终,这人有所感悟,从此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
这个时候,上帝出现了:“你现在是否还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惨?”
那人摇摇头说:“不,我现在才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前是我在苛责生活,会觉得生活很不容易,其实,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令我满意的事情,我现在很满足。”
上帝笑笑说:“看吧,你的命运已经在改变了。”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自己的精彩,也都有自己的遗憾。我们所能看到的总是别人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而看到自己的总是最遗憾的那一部分。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随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
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已对人都有好处。
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真正幸福的人生,难以圆满。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其实,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贏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诗人顾嗣协所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月。合长以取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生总是“一半半”,在人生的乐、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
文字编辑:牧笛
图文艺术:遥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50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