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揭秘著名的镇守武当大太监韦贵----与郑和同衙门同职务

揭秘著名的镇守武当大太监韦贵----与郑和同衙门同职务

按:太监是指经过阉割,失去正常性能力后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男性官员,亦称宦官。明朝太监权利极大、机构庞杂、人员冗滥,为史所罕见。那时的著名大太监有郑和、刘瑾、魏忠贤等人。明初,在九边设立镇守总兵。为控制总兵的权力,朝廷派遣太监参与军政要务,监督总兵。后来,各省和重要地方皆派有镇守太监。作为明朝“皇室家庙”的武当山,先后有二十多位太监镇守,其中最著名的是韦贵。韦贵死后,弘治皇帝遣臣谕祭,继任者在祭词中称其“今古中官鲜若兹”。

揭秘著名的镇守武当大太监韦贵----与郑和同衙门同职务

韦贵(1413--1493),字崇勋。明朝永乐十一年,生于广西武源(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弘治六年,卒于湖广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享年81岁。他22岁时进入皇宫当宦官,成化元年(1465),被派往武当山督修道观,后成为“镇武当兼分守湖广行都司提督三省八郡军民事”的重要官员。成化五年(1469),韦贵被皇帝授予“内官监监丞”。成化十三年(1477),因与原杰等官员收编荆襄流民,奏设郧阳府,安定地方有功,皇帝将韦贵升为“内官监太监”,成为与郑和同衙门同职务的朝廷命官。

明朝时期,内宫与外廷各有一套办事机构,都直属皇帝统辖。内宫机构在洪武十七年(1384)定为九监,洪武三十年(1397)定为十二监。永乐年间定格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十二监的名称分别是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役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太监是各监的最高长官,正四品官衔,其下为少监、监丞、典簿、长随、奉御等职。《明史·职官志》记载:内官监负责“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

明成祖朱棣筹划迁都北京和兴建皇帝内苑时期,郑和是内官监太监。派郑和下西洋,从海外采办应用之物,以及各种建材、器皿、香料,乃至国内罕见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这都是内官监太监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所以,选派郑和统率庞大船队下西洋,除了郑和与明成祖关系密切、郑和有丰富航海经验和杰出的外交才华、郑和了解西洋风土人情等原因外,也与郑和是“内官监太监”的“岗位职责”有很大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具有宣扬明朝国威;扩展朝贡贸易;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加强同各国的联系等作用。

郑和(1371年--1433年)比韦贵大42岁。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时,韦贵已经是一个20岁的青年人。两人虽未谋过面,但他们都是在同一个衙门----内官监为官;两人也都做了该衙门的最高长官----太监;两人还都做了同样的差事----外派出京,负责皇帝安排的重要物质采购、工程修造等任务。

与郑和不同的是,韦贵活的寿命更长,他比郑和多活了19年;韦贵服侍的皇帝更多,他是明代的“六朝元老”;韦贵参与了明朝的地方政权建设,奏请设立了省级政权----郧阳抚治;韦贵奉敕提督修理武当道观,管理道教事物;韦贵出任过“镇武当兼分守湖广行都司提督三省八郡军民事”的重要职务;韦贵病故于任上,皇帝遣臣致祭,哀荣备至,五百多年来,在武当山下“韦公坟”人所共知;郑和病故于异域,带回中国的仅有其一缕头发和几件衣冠,功绩近一百多年来才被世人所知;韦贵的事迹在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仅成化、弘治两代皇帝给他的敕谕就有二十余道。

明成化十九年(1483)九月初八日,皇帝发旨曰:“敕内官监太监韦贵:今差太监陈喜管送真武圣像一堂,前去大岳太和山兴圣五龙宫奉安,就修斋醮。已敕湖广、河南三司,委官整理合用石床等件。敕至,尔与参议李谦,亦须预先指办该用物料并人夫等项,俟候至日应用。毋得违误。故敕。”公元1488年,弘治皇帝继位伊始,即给韦贵等人发旨:“敕分守湖广行都司太监韦贵、抚治郧阳等处左副都御史郑时今岁尝因天戒,敕尔等各加修省,兴举利益,敷布恩泽,使民得安于生业,军皆勇于敌忾,未知尔等能体朕意不负委任否?兹又闻尔湖广行都司郧阳等处,秋冬之间,旱伤无收,人民缺食,四散流移,父子夫妇多不相保,甚至强横之徒,百十成群,啸聚山泽,流劫乡村。府州县官惧罪,多不申报;分巡、分守官偷安,不常巡守;三司掌印官恬不经意,巡抚、巡按官亦多徇情姑容。似此怠玩若至来春青黄不接,人不聊生之际,地方盗贼之患,安能保其不昌炽乎!已令户兵二部议拟合行事宜,如弛山泽之禁,宽租赋之征,清车止解,债负停追,除免课税、连送银两,谨武备之修,严巡捕之令等项;及准尔等所奏救荒事件通行讫。兹特降敕尔等,务各以地方为重,照依该部所拟,日夜尽心,抚安流亡,操练军马,多方赈济,以救民命。但有强梗啸聚之徒,即时扑灭,毋令滋蔓。凡有利于民事或部拟未尽者,听尔等便宜处置。尔等俱受朝廷委托,享有禄位,当思方安危所系,体朕爱养元元之心,务俾军民安妥,地方宁靖,斯为无负。勿谓朕新即位,政事从宽,可固幸免。万一地方有事失误,祖宗宪典具在,决不轻宥,尔等其钦承之。故敕。”

与同为内官监最高长官的太监韦贵相比较,皇帝派郑和下西洋所留存下来的圣旨则难觅踪影。数万人的庞大航海船队,其选人备货、造船出港、航海图表、货物贸易和异域交往等资料竟然片纸无存。有人认为是明朝官员刘大夏私自焚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有人认为是清乾隆修撰《明史》之后,烧毁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以致后人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缺乏了解,甚至有人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提出质疑。

而韦贵镇守武当兼分守湖广行都司提督三省八郡军民事的情况则于史有据,清晰明确,五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武当山志》大事记中关于太监韦贵的记载

位于原均州城外的韦贵墓碑的上版拓片“大明故敕镇武当兼分守湖广行都司提督三省八郡军民事内官监太监韦公墓

疑似明朝著名太监郑和塑像

明朝二十四太监衙门之一的“御马监”驾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84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