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号,2019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服务‘一带一路’校企高层论坛暨第四届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年会”在贵安新区召开。年会期间,中国中车、北京交通大学等企业和学校就发挥联盟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于2016年8月成立,由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牵头筹备,由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企业及学校代表自愿组成。联盟现有成员单位72家,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学等中外高校和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轨道交通知名企业。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关忠良代表联盟在会上介绍:“截至目前,联盟共有中国和东盟国家轨道交通类院校、企业成员72家,签署合作协议73份。在联盟框架下,成员高校开展轨道交通技术人员培训、人才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及留学生来华留学等工作;积极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重大项目实施。”
关忠良表示,联盟成立三年来,促进了联盟内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东盟高等院校在轨道交通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和专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为中国与东盟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
“很多高校都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比如像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吉布提鲁班工坊。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中铁建、中铁及中老铁路有限公司开设铁路技能人才储备班。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开展许多国际合作项目,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魏东在会上分享了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中国中车”以联盟为媒介,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高校、中车境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等资源,全力推进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我们与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合作,采用互动式混成教学法,全英文全封闭集训四个月,重点强化语言商务跨文化管理能力的提升。选派学员进行境外的随岗实习,促使学员进一步拓宽全球视野和思维,提升国际化项目的实战能力。”
魏东表示,在“中国中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在境外我们与德国、美国、英国建立了联合的研发中心,在战略合作、关键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战略引领的全球一体化人力资本管理体系。”
年会期间,北京联合大学、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与国内外多家企业进行了洽谈,还就共同开发轨道交通教育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签署了5项合作协议。
(记者田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