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一段百度百科上对于华佗的介绍: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一、古代医生尴尬的地位。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当地一个士族家庭出身的士族子弟。身为士族子弟,华佗也有着士族子弟该有的生活,认字,读书,生活优渥,没有吃不上饭的忧虑,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兼通数经。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做了医生。
医生的地位在古中国一直比较尴尬。尤其是在汉末那个强调战功和重视农桑的时代,医术跟其他杂技一样,属于贱业,做医生的人被看作是不事农桑的蠹虫,很受鄙视。
士农工商,这个等级排位真的不是说着玩玩的,农民虽然被欺负,很惨,但是事实上,从事贱业的人比农民更惨。虽然人们离不开医生,但是不妨碍儒门士人们鄙视医生。
华佗学了医术,做了医生,没有走家族为他准备好的路,做了一名游医,四处行医,兼济天下。 多么高尚的情操,对吧? 可实际并非如此。 华佗很后悔,非常后悔。 在给曹操治病的过程之中,曹操与他交谈,他多次显露出对于自己从医的后悔之意,并且体现出强烈的想要入仕途的意愿,很多次。
二、曾经差点成为精神病人的神医。
华佗的家族因为社会动乱而烟消云散,他成了一个幸运的存活者,却没有依靠了。
出身优越,却因为自己走错了路而长期被轻视嘲讽得不到尊重,夹缝之中的华佗走的无比艰难,让他的性格逐渐变得乖戾,戾气十足。问话不回,回复的话声音很大,语气冲人,很有些蔑视权贵的意思。
华佗的人生经历,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一手好牌打到稀烂,什么叫读书无用论害人,什么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别想了,南墙撞不开。
等级、偏见和歧视构筑而成的南墙硬实的能把一个出身儒门士族公子哥逼成如今这副接近精神分裂的鬼样子,就因为他走错了一步路。
旧社会能把人变成鬼。真得,华佗真的差点就被逼成鬼了。一个错误的选择,居然如此的不可逆转。他极其擅长医术,医术比谁都好。却比谁都痛恨医术,也比谁都爱着医术。到底是恨还是爱,他已经分不清楚了。所以说差点就被逼成了精神分裂呢……
三、终究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买了单。
华佗开始了寻求进入仕途的方法,用自己给达官贵人们治疗疾病的机会,展露自己的士族身份,寻求进身之阶,做他往日里最厌恶的事情。
他其实成功过,当初天下第一批州牧之中的豫州牧黄琬在被董卓任命为太尉之后,曾经征辟华佗去太尉府任职。
但是华佗如何看不清楚天下熙熙攘攘的样子,才不会去当时的雒阳趟浑水,他拒绝了。
对于他而言,机会实在是太少太少,少到了他都无法抓住的地步。华佗曾经也向曹操和周瑜等诸侯表达过自己的志向,要以自己的医术培养人才,替他们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团队,但均被拒绝。
华佗的故事经历,可以描述为『相信了读书无用论的傻子高中毕业之后不上大学偏偏去学技术,以为自己可以靠技术一鸣惊人,结果因为没有学历而处处碰壁,被社会人鄙视到尘埃里才追悔莫及』这样一个故事。
华佗是有可以入仕的机会的,学成之后,他可以走家族的路子举孝廉(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然后入仕,可他不愿意。
做了官以后就不能行医,这个事情华佗明白。他沉迷于医术,难以自拔,不愿意为了做官而抛弃医术。 家人拼命反对,甚至到了要和他割裂关系的地步。 可年轻人的心性就是这样,叛逆。 你越反对,我越要和你对着干!哪怕与天下为敌,我乐意!我命由我不由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