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一个儿女双全,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家庭。儿子16岁,女儿14岁。女儿14岁之前是品学兼优的孩子,突然有一天,这丫头早恋了。14岁的女儿,爱上比他高一年级的一个男生。经过多方谈判,家长达成共识:不暴力干涉,但绝不允许孩子逾越两性底线,不可影响学习。但女儿置若罔闻,学习成绩从前10名直线下降到倒数第6名。老爸筹备了好几个小时,跟女儿反复谈了三个半小时,但女儿的诉求是让大人不要管她,给她自由的空气和人身的自由。
日子一天天过去,让人担心的事情终于爆发,女儿有天天黑没按点回家,父母慌了神,四处寻找。最后在一家酒店发现了这对小情侣。把女儿领回去之后,母亲想息事宁人,但父亲气不过,怒骂女儿不知廉耻,不爱惜自己。把女儿揪过来,打了一个耳光。女儿狂怒,把书本砸向亲爹的脸。这下老爸实在绷不住了,决定管教一下自己的孩子。反锁上门,哐哐哐,嗷嗷嗷……14岁的女儿,发出惊天动地的惨叫声。女儿被揍了个半死。
妈妈害怕出事,死命敲门,最后老爸还是把门打开了,摇摇晃晃的已经没了主张。他们的女儿已经趴在地上动不了了,后背、腿上全是伤。去医院一看,诊断结果是尾椎骨骨折。
为什么会有这种虐心的事情发生呢?实质上还是父母在和孩子争对错,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十四岁是人生的关键点,青春期刚刚开始,是孩子认识社会走出父母高大形象笼罩的第一步。这时候孩子们的社会化人格开始形成。父母的威权在孩子心里迅速降低,他们根本不在意父母或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更注重于同伴群体的认同。进入叛逆期,是每个人长大必然环节,父母一定要足够重视才行。
那么,身为父母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如何帮他们顺利度过这个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呢?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的眼光,让其超越处于青春嫩芽期的思维,穿越思维的墙。最好,多陪孩子四处走走,让其认识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两点一线,家里、学校来回蹿。比如,树立一个大一点的目标;有位朋友的教育方法很好,带着女儿多处旅游,中国的985,211学校都转了转,别看刚上初中,但孩子已经暗下决心,要考中央音乐学院成了她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好了,不再单单关注自己暗恋的男生了,恋爱之类的只是作为青春期的一首歌曲,而主旋律还是放在了学业上。
我们身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的粗暴干涉,只能让事情往不好的方向发展,还得端正自己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帮他们树立更高一点的目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8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