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如果没有张孟谈,三家分晋的历史很可能被改写,这是为什么?

如果没有张孟谈,三家分晋的历史很可能被改写,这是为什么?

三家分晋,既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赵国的大臣张孟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453年,智伯瑶联合韩康子和魏桓子,将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城。同时,他们派人修坝拦住晋水,等待雨季到来,大水灌城。此刻,晋阳城岌岌可危。

这次战争的由来,还要从春秋中期说起。当时,晋国大权旁落,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和智氏六位卿大夫把控朝政,晋国国君也沦为他们的傀儡。

这六位卿大夫之间相互争斗,最终赵氏打败了范氏和中行氏,并与智氏、韩氏和魏氏一起瓜分了他们的土地。

智氏在四家中实力最强,智伯瑶想废掉晋国国君,自立为王,但又怕韩、赵、魏三家从中作梗。于是,他想到了一条妙计:以晋国国君要攻打越国为由,要求其他三家各献出100亩土地。

然而,令智伯瑶没想到的是,韩康子和魏桓子很快献出了土地,而赵襄子却拒绝了:“土地是祖宗留下的,决不能拿出来送人情。”

于是,智氏联合韩、魏两家讨伐赵襄子,并许诺:如果灭了赵氏,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

智氏联合韩、魏两家讨伐赵家的形势图

面对三家联合攻赵,赵襄子不敢与其正面冲突,只好退守晋阳城。

三个月过去了,晋阳城久攻不下,智伯瑶心急如焚。一天,他登高远望,看到晋水从晋阳城边上静静地流淌着,便计上心来。

智伯瑶找来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如果咱们修筑河坝,拦住晋水,到了夏天,洪水爆发,就可以水灌晋阳城了。”两人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他们便派士兵修筑河坝。这就有了开头提到的晋阳城告急的一幕。

智伯瑶、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商量如何水灌晋阳城

随着雨季的到来,晋阳城内积水越来越多,赵襄子忧心忡忡。这时,大臣张孟谈献计说:“韩、魏两家只是害怕智氏,才来攻打我们。臣愿意出城说服两家,联合对付智氏。”

赵襄子说:“不妨一试,如果可行,晋阳城就保住了。”

于是,张孟谈偷偷出了城,找到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对他们说:“智伯瑶联合你们攻打我们赵家,没错,晋阳城眼看就要被攻陷了。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唇亡齿寒,赵家如果亡了,智伯瑶会放过你们两家吗?他可以水淹晋阳城,难道不会用这种方法对付你们吗?”韩康子和魏桓子恍然大悟,连忙感谢张孟谈,并共同协商对付智氏的办法。

此时,不知情的智伯瑶还在盘算如何瓜分赵氏的土地。没想到,韩、赵、魏三家已经暗中联合,他们来到智氏军营所在的晋水北岸,掘开大堤,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顿时,大水涌进智氏军营。智伯瑶乘船逃到南岸,结果被赵氏军队抓住杀死了。

智伯瑶死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后来,晋国国君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君主,这三家逐渐发展成为三个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分晋图

回顾这段历史,如果张孟谈没有挺身而出,赵家就会被灭亡,紧接着,韩、魏两家也会被各个击破,三家分晋也就无从谈起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6048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