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100万吨俄罗斯原油被中国拒收,只因它们“有毒”?反正欧洲已遭殃

100万吨俄罗斯原油被中国拒收,只因它们“有毒”?反正欧洲已遭殃

2个月前,俄罗斯输往欧洲的100万吨原油,因为氯化物含量超标10~20倍而被抽出管道、在十几艘油轮上暂歇。然而航运数据发现,其中2船曾经抵达我国沿海,但最终并没有卸货就返回了欧洲。

» 俄罗斯原油被污染:欧洲人不买了,卖中国试试?

事情还要从2个月前说起。

俄罗斯是欧洲原油的主要供应国,而德国、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捷克等国,在4月底的时候突然发现,来自俄罗斯原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含量最高翻了20倍。

这种有机氯化物一般是在原油生产的时候使用的,可以在一定程度商提高原油产量。但在炼化的过程中,氯化物一旦被加热就会腐蚀炼油厂设备,因此原油售出前必须将氯化物分离出去。实际上,部分欧洲炼油厂是不允许原油中含有氯化物的。

由于氯化物超标极其罕见,整个欧洲完全没有防备。而距离俄罗斯较近的白俄罗斯,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有炼油厂的管道和设备因此损坏。

为此,俄罗斯不得不将所有原油管道关闭,并将被污染的原油抽出。结果,欧洲10%的原油进口量凭空蒸发,油价瞬间飙到半年高点,德国等进口国的炼油厂集体减产。

最终统计,价值5亿美元的100万吨原油被污染。这些原油目前储存在油轮上,2个月下来,滞留费已经滚动累计到几百万美元。由于欧洲的炼油厂对氯化物的处理能力很差,因此荷兰维多等贸易商,把原油脱手的希望寄托于我国炼油厂。

» 中国炼油厂:不收,退运

此前,有2家国内的地方炼油厂对这批俄罗斯原油颇感兴趣,因为有每桶10~15美元的折扣。从欧洲向我国需经过苏伊士运河,而按照苏伊士运河通过能力建造的船只称为“苏伊士型”。一艘苏伊士型油轮能装100万桶原油,这意味着一船油便宜了1000万~1500万美元。

问题是,即便对于我国的炼油厂,这批原油的氯化物含量也太高了。俄罗斯的原油含氯标准是不高于百万分之十,而运往我国的而这批油高达百万分之100~200!

这样的原油,加工难度很大:首先要将被污染的原油灌入原油储存罐中,并使用清洁的原油反复稀释降低有机氯化物的浓度,才能进入正常的生产流程。

而一船有机氯化物含量百万分之200的原油,需要20船的原油才能稀释到百万分之十的水平。而这种规模的操作,只有大型炼厂才能应付的过来。

然而,加工难度并不是唯一的障碍。由于这次污染史无前例,因此谁都不知道该怎样报价。这批原油肯定比符合标准的原油便宜,但是便宜多少呢?这需要反复检验、核算成本,以及研究能不能精炼、怎样精炼,才能最终报价。

而为了每桶10美元的折扣,不值得。因此我国买家也没接收这批船货,原油最终被退运、返回欧洲。

» 1.6万美元撬动数亿美元的损失:原油管道必须控制在手里

实际上,一次原油污染事件能震动整个欧洲,很大程度拜欧洲的原油管道系统所赐。

开篇提到了,很多个欧洲国家都发现了氯化物含量超标,这是因为它们都在“友谊”原油管道沿线。实际上,不少东欧国家不仅靠加工俄罗斯原油、出售给西欧赚钱,本身还依靠原油过境费获利,每一个原油终端都有从管道提取和灌回原油的能力,操作并不能被实时发现。

而这次让俄罗斯损失十数亿美元的大事件,起因只是在俄罗斯萨马拉的原油终端上,几个德国人所有的私营小产油商,从管道里盗走了大约价值11万人民币的优质原油,并灌回同体积的含氯劣质油试图瞒天过海。

随后所有原油都汇集到了主管道中,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每隔10天才会测量原油品质,在这期间已经有100万吨原油被污染,最终仅清理原油管道的直接成本就高达3.7亿美元。

由于现在只发现这一处污染源,这意味着输入管道的有机氯化物剂量相当高——能让100万吨原油含氯量翻10~20倍,也是很有本事。

实际上,由于有机氯化物的技术很落后,大型原油公司早就淘汰了,而小型公司没有造成这么大影响的能力,因此这次污染未必就是意外,而损失确确实实全都由俄罗斯承担。

目前我国的原油进口中,有相当一部分要经过原油管道。因此保障原油安全依然任重道远,而管道必须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