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去世以后,继承帝位者便成了他的儿子雍正,雍正刚登基的时候,朝野有不少对他不利的传言,说他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位出色的帝王,雍正在当皇帝期间一直十分勤勉,一天当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处理公务,对下面的官员也都严格要求,以至于官员们对他都非常惧怕。
然而有一个官员在雍正时期却深受雍正喜爱,即便是对他的任性也相当包容,此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如此严格的雍正皇帝对他格外器重呢?
图片:雍正漫画
这个人就是李卫。
李卫出生在康熙年间,他没有接受什么高深的文化教育,按现在的说法,他属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然而却有着当官的梦想,要是根据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想要考取功名,怕是考一辈子都没希望。于是李卫通过其他途径,花钱买了一个官职,就这样进入了官场,开始了他一生的仕途之路。
在当官期间他不畏强权,又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手段,当官期间为百姓跟清朝做了很多实事,深受百姓赞许,因此才让挑剔的雍正皇帝都深深喜爱并委以重任。
图片:官员李卫剧照
说起李卫不畏强权一事,并不是他位高权重之后干的事,而是在刚开始还是一个小官的时候,就敢跟上级领导叫板。
当李卫还仅是个小官,负责钱粮收缴一事的时候,有一名亲王掌管户部,是他的上级,对收缴一事,亲王想暗地里捞一笔,要求在收钱的时候多收一部分库平银。
这样的做法显然就是知法犯法,让李卫非常痛恨,虽然多次劝阻,但收获甚微,因为体谅百姓挣钱不易,不想百姓多交这部分钱,李卫干脆在封箱上面贴上亲王的名字,然后说明是亲王额外收取的钱财。
这下子可让亲王害怕了,立即终止了库平银的收取,正因为敢为百姓说话,不惜得罪亲王,李卫的这一做法立即被传开,名声也大了起来。
图片:李卫剧照
在官场上,李卫虽然没什么大文化,为人却十分聪慧,在处理奏折文案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办法,让手下诵读,听完之后他就能抓住重点,然后再口述出需要改正的地方,每次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李卫总能够抓住问题的核心,将事情办得井井有条。
要说李卫当官的时候,处理得最好的事情就是盐业。雍正初年,李卫担任了云南盐驿道,这个官职听上去不错,但却是个非常难干的差事,因为当时云南的盐政有很多弊端,虽然有很多的产盐地方,百姓的生活却依旧困苦。
图片:李卫剧照
当时云南的盐掌握在官府手中,由朝廷掌控,因为很多官员经手,其中不少官吏更是在其中谋取私利,这样的做法导致盐税根本无法保障,甚至百姓吃盐都出现了困难,很多地方竟无盐可食,爆发了民怨。李卫上任之后,独辟蹊径采用了招商的办法,并且将盐价压得很低,经过一系列整改之后,云南的盐政得到很好的改善,多年积压的严重弊端,也消失殆尽。
在他的管理下,不仅云南方面对食盐的买卖情况大大提升,还将原先亏空的盐一下子变成了积存富裕,李卫的这一做法,无疑保障了云南百姓的生计,成为大家心中的好官,能将盐政实施得如此顺利,李卫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才能,雍正皇帝对他自然满意。
图片:李卫剧照
后来李卫又被调到浙江出任巡抚,兼管两浙地区的盐政,此时李卫就已经得到雍正的宠信,任命他为浙江总督,这样的职称是雍正专门为他设立的,足见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当然,李卫在江浙任职期间也没有令雍正失望,凭着自己聪慧的头脑,干出了不凡的政绩,将浙江两带的盐政也管理得井然有序,还改善了江浙地区的吏治,使得民风更加淳朴,千里无盗贼。中医理论上讲的是对症下药,李卫在实行盐政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一理论。对于江浙地区的盐政,李卫采用的办法跟云南地区大有不同,更侧重缉私。
这是因为当时的江浙地区,曾经是南明地盘,这里的民众有着严重的反清复明思想,这一点一直以来也是清朝存在的社会隐患,因此这里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民间打架斗殴的事情时常发生,令地方官员非常头疼。
图片:打架斗殴剧照
李卫上任之后,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来维护治安,最主要的就是对盐枭头目进行打击,当初最有名的盐枭沈氏就是李卫重点打击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办法跟围捕,最终李卫成功抓住了沈氏,一时间震慑住了那些走私的盐枭们。不仅如此,江浙地区的盗贼非常猖狂,李卫经过走访了解发现,这里之所以盗匪非常多,不过是因为百姓们没有土地,因为保证不了日常生活,才不得不走上偷盗这条不归路。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李卫带领百姓们去开荒,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让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在他的治理之下,两浙地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偷盗再也没有了。
图片:李卫组织的队伍剧照
因为自己的政绩不俗,李卫在雍正皇帝统治期间的官运非常好,不过李卫虽然非常有能力,却是一个任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人,只要属下不满他的心意,就会破口大骂人家,甚至因为自己得到皇帝的宠信,也不把上级官员放在眼里,而且每次出行的时候喜欢讲大排场,有种耀武扬威的感觉。
虽然对他这种行为,雍正多次给予提点指正,可李卫从来都是只当耳旁风。对这样的性格,李卫在官场上遭到很多人的忌恨。
图片:大排场服侍李卫剧照
当雍正去世乾隆称帝之后,李卫的官场之路便没有那么顺遂了,多次受到官员在乾隆面前参奏,渐渐的乾隆也觉得他不是治世良臣,对他不再重用。最后李卫在53岁的时候病逝,走完了他的一生。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42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