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多数育儿矛盾都因边界不清,父母有边界意识,才有良性亲子关系

多数育儿矛盾都因边界不清,父母有边界意识,才有良性亲子关系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与西方的个人主义相比,中国的家庭甚至社会更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不会考虑自己的原因,只认为这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可能父母和长辈没有读什么书,而是用各种手段压迫和强迫孩子好好学习,以考验他们对专业的满意度;

而且,孩子是甚至还被用来当做维持夫妻关系的工具,对孩子说:只要你考得好,爸爸就会回家吃饭,爸爸才会高兴地等。

"我是你妈妈,所以你应该……","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我有权为你做决定"…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这些词背后是否有"共生逻辑"?一旦"中心"或某一层未能履行其职责,压力就会逐层转移到外围,家庭中最弱的人也会受到伤害,通常是孩子。

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说:"许多父母声称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对孩子的真正兴趣、需求和欲望不感兴趣。"

实际上,这些矛盾就很明显的来自于缺乏边界意识所引起的问题。

不适当的亲子界限关系会破坏家庭的秩序和稳定

边界是什么?

维基百科将边界定义为个人制定的规则、规章和限制,以确定什么是合理和安全的,什么是其他人可以接受的,以及当其他人跨越界限时该做什么。

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两种不恰当的亲子界限关系:

1.越位

例如,当孩子不做作业时,我们就站在旁边监督;当孩子不想吃东西时,我们就追着孩子去喂;当宝宝不想睡觉时,我们就绞尽脑汁的把孩子哄到睡着。

父母的出发点总是好的,但他们不会把孩子当作一个个体来对待。

有时孩子们说他们已经吃饱了,但家长们总觉得孩子们吃得少了,逼着孩子们吃更多;孩子不做作业,便说孩子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这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身体的不信任,对孩子的进食本能的不信任;我不相信孩子会喜欢学习,学习自己的东西。

这种越位只是跨越了孩子个体的界限,在逻辑和方法上犯了错误,只是以各种方式与孩子思考"斗智斗勇"和"机制计算",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容易引发亲子冲突。

2. 失位

中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常常越位,但在为人父母方面却常常格格不入。

在现代家庭中,许多婴儿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我经常听到父母把孩子的溺爱问题归咎于他们自己的父母,但他们从不反省自己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当我们的孩子沉迷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时,我们会抱怨和责骂,但很可能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它们交给父母。

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在购物,为了不让孩子吵闹,到处跑跳,让孩子玩的电脑,儿童在游戏中不会被吸引到东奔西跑,父母也高兴安静,但这种行为导致孩子缺乏自律。

父母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角色有明确的定位,不应该干涉不越位,应该履行失位的责任,从而保证家庭秩序的稳定。

从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亲子之间的"边界关系"

"边界关系"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所以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引导与孩子形成"边界关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首先,要有自我界限。

在与他人形成界限之前,你应该先了解自己的界限,否则你就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做,然后很容易形成"我必须包围我的孩子"的观念。这要求家长:

1.说出你的底线

有些孩子对父母提出了很多要求和愿望。如果他们今天想买这个,明天想买那个,那么父母可以说他们的底线。比如,他们一个月只能买一次,或者一个学期至少买一次。也有一些孩子想拿走父母的东西。比如,对孩子们说,这是妈妈的东西哦,不能想拿走就拿走,你需要的话可以给你单独买。

2.减少日常生活对儿童的依赖

有时依赖父母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依赖他们的孩子。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会离开。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在家探亲的时候,不能安心的吃饭,安心的睡觉,也总是感到不安与孤独。事实上,父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必总是围着孩子转。

3.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并坚持下去

父母也容易受到孩子情绪的影响。当孩子们哭的时候,他们会妥协。当孩子们发脾气时,他们觉得自己不了解自己。其实,这也是一种没有自我边界的表现。当我们受到孩子"情绪"的影响时,很难教育好他们。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原则和态度。

(二)其次,明确儿童的界限,尊重儿童的界限。

除了定义自我的边界外,我们还应该定义孩子的边界,也就是说,除了知道父母应该做什么,我们还应该知道孩子应该怎样。当你知道的时候,尊重你孩子的界限。在这方面,我们应该:

1.家长要明确自己的"引导"作用

父母不是来控制孩子的,而是来引导孩子的成长。"我对你很好"的背后其实是"你必须听我的"。所以,在那些不符合原则和道德的事情上,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少的指责,成为"引导"型的父母而不是控制型父母。

2.不要试图"越界"

"儿子,今天回家吃火锅吧!外面不卫生。妈妈给你和朋友们做!"这种话实际上就是一种越界,因为孩子已经决定和朋友聚会了,但又想让孩子回家。

当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时,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大胆地去做,让他们去做。盲目的要求只会让他们叛逆、内疚和敏感。

3.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选择

不管孩子多小多年轻,他都用有隐私权。两三岁的孩子会偷偷把玩具藏起来,把喜欢的东西放在想放的地方。作为家长,你需要认同和支持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说"你不对"父母越是尊重孩子,就越愿意与孩子亲近,也越愿意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父母需要做的是反思他们在原来的家庭中有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你感到被控制、悲伤、甚至愤怒,什么样的经历会让你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在这一点上,就应该注意不要再把消极的经历强加给孩子。

那么,面对孩子,更多的干预孩子可以让自己尽一份力,甚至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增强孩子的控制感,会让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邦达列夫说:人类所有苦难的根源是缺乏边界感。权力边界、规则边界和关系边界都是如此。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占有欲,但只有对孩子的爱,我们才应该学会放手。

只有在亲子关系中确立合理、适度、合理的界限感,才能使儿童作为个体而不是从犯健康、独立地成长。当他们将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也可以建立这样一个良好的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

希望当父母强调爱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了边界的存在。

我是小航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7497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