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时会接到老师的告状:“你儿子今天又打人了。”
唉,作为一个”熊孩子“的母亲,我只能低声下气地向宝宝的家长赔礼道歉,并承诺回家好好教育孩子。
怎么能让两三岁的小男孩立刻改正打人的行为?没有儿子之前我认为这绝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家长没有好好教导。但是,有了儿子之后,我发现这不仅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很难的问题。
平时慢悠悠的儿子,说起话来也细声细气,但是一旦他有不满意的地方,他会飞速出手——打人。
关于打人不对的道理我跟他讲过很多遍,也让他向小朋友道过歉。但貌似没有什么效果。也许他连续十几天没有打过人,可是某一天他却打了几个小朋友。
由此,我认真拜读了几本关于孩子如何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书,咨询过育儿专家,耐心地教导过孩子如何正确应对其他小朋友抢他的玩具、如何做到不生气,到现在为止,还算是有所收获吧。至少,老师已经有快一个月没向我吐槽过儿子打小朋友的事情了。
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
我们知道,人类天生是有攻击性的。幼年时期的孩子还是个自然人,他大脑中控制情绪的的前额皮质还没有发育完善,他也没有社会规则意识,当他愤怒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攻击别人。
孩子打人的原因不外乎是这几种:
1、孩子并不是故意打人。他非常想与人交往,但他不用语言去表达,而是直接与人肢体接触,有时会弄疼对方,看起来就象打人。
2、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比如两个小朋友抢玩具。前几天我带儿子去超市游乐区玩,一个5、6岁的小男孩很霸道,不让他动这个,不让他动那个,儿子生气了,伸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3、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要吃糖,家长不让吃,孩子可能就会生气打大人。
4、孩子打人成为习惯。
有一种孩子会故意找荏打人,这种孩子有一种情况是平时家人太骄纵,一旦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任性地攻击别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就有打孩子的毛病:如果孩子没有按自己的命令行事,或者禁止孩子淘气而孩子不听,家长就通过打孩子来强迫孩子执行自己的命令,孩子潜移默化中也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打人的行为?
1、两三岁的孩子有打人的行为时,家长一定不要大惊小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故意打人的意识,多数情况下孩子只是用打这个动作来排解他不想要或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他的行为激起大人的强烈反应,他会觉得很好玩,下次还这样做。大人大惊小怪的严厉禁止他,实际是在不断地强化这种行为。
2、五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还经常攻击别人的话,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孩子的行为。
反思家里有没有人有暴力行为。如果家庭里面有暴力行为,孩子很容易模仿。
观察孩子有没经常看含有暴力场景的动画片,暴力场景孩子也很喜欢模仿。
如何帮助孩子纠正打人的行为?
1、反复给孩子灌输“打人是不对的“思想。
对学龄前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尤其是男孩子,他可能很难将行为与逻辑后果联系起来,所以需要家长不断强化。
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需要跟他讲,也不要认为讲了没用就不跟他讲,长时间的语言强化总有一天会产生入脑入心的效果。
2、直接禁止。
如果孩子打你或者当着你的面打别人,立刻抓住他的手,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做!”要求孩子道歉,并承诺下次不再这样做。
这种时候,虽然是孩子有错在先,大人最好蹲下来要求他,照顾一下他的自尊心,同时也让他知道自己犯得错误要承担责任和后果。
3、当接到老师或其他人的”投诉“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我很生气!”。
孩子就会知道他这样的行为会让爸爸妈妈伤心,如果他真的在乎父母的感受,慢慢地就会学着纠正自己的行为。
4、教会孩子正确疏导情绪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孩子故意打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气愤或者与人冲突的缘故,如果孩子学会用其他的方式来排解负面情绪或者解决冲突,他就不会采用打人的方式了。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可以在孩子发生攻击行为后,引导孩子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比如,上次儿子跟别人抢玩具时打了小朋友,我就跟他做了这样一段互动。
“他不让你玩那个消防车,你很生气是吧?”
儿子点头。
“但你管住自己了,后来他又不让你动那个厨具你更生气了是吧?”
儿子说:”是,他什么都不让我玩!“
我说:“其实你可以跟他商量‘哥哥,你再玩2分钟给我玩一下,好吗’,我觉得他多数会同意的。如果他不同意,你再想别的办法。”
孩子开始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找妈妈帮助;可以找哥哥的妈妈帮助;可以放弃这个玩具去玩别的。
作为一个孩子喜欢打人的家长,也没有必要太焦虑,非要孩子一夜之间就彻底改变。儿童的发育规律决定了,在他大脑的还没有发育完善之前,理智是很难控制住情绪的。
“熊孩子“不能一直都是熊孩子,只要家长以身作则,加之正确引导,等孩子到7、8岁以后,大脑皮层日趋发育成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自然就不会随便打人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5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