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全国大部都是晴好天气,气温也逐步攀升至偏高水平。但气温忽高忽低,阴晴不定的天气极容易引发血压升高、急性心梗等各种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许多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慢性病人招架不住这种多变天气!
天气忽冷忽热,气压变化大,空气比较干燥,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血管硬化,难以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心脑血管:
1、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睡觉时,要备妥衣物在床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厕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记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后再进行活动。随时保持头、手、脚全身血液循环顺畅,除保暖衣物不可少外,戴帽子和围巾尤其重要。
2、有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患者尽量少做剧烈运动,情绪要平和,不能生气上火,少到户外活动,如果一定要出去的话,要根据外面的环境添减衣物,避免忽冷忽热。
3、饮食多选择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盐分过多,尤其是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少饮酒、少食用脂肪含量多的食物,以免造成冠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4、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如果出现胸闷、心悸、心慌、胸痛、气急、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3条人体血管,一旦发生堵塞,将引发致命危险!
(1)冠状动脉血管
动脉粥样的斑块逐渐积累
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管腔狭窄、血管闭塞,
造成肢体的供血不足。
症状表现:
· 胸闷胸痛
没有特殊原因,突然出现胸闷或胸前痛,并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则可能为冠心病的心绞痛。
· 心悸
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过快伴有心前区不适,特别是中老年人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悸且伴有心前区不适,则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信号。
· 气短
在轻微的体力劳动或上楼时,即感到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而无其它原因,则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
· 冒冷汗、头晕目眩
心肌缺血,血压自然就会降低。在平躺时,这样的血压还能维持生命活动,但是坐起、站立或进行其它活动....就会觉得头晕目眩。
· 不典型症状
上腹部痛、背痛、牙痛、头痛甚至腿痛等其他部位疼痛也有可能提示冠心病。
(2)主动脉
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管
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
主动脉一旦出现问题,
比如主动脉夹层破裂,
导致大出血,病人会在几分钟之内导致猝死,
被誉为血管中的“不定时的炸弹”!
征兆表现:
· 急骤的胸背部剧烈疼痛
这是主动脉夹层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常形容为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疼得死去活来,难以忍受,这种疼痛又被称为主动脉性疼痛。
· 疼痛还具有放射性
通常放射到背、腹、下肢。另外,约有一半或1/3的患者出现休克、虚脱与血压变化。患者发病后脸色苍白、出大汗、皮肤湿冷、气促、脉速、脉弱或消失等,但血压可能增高、也可能降低,它们均提示不同的病情。
(3)脑血管
颈动脉中的动脉斑块破裂
是导致大脑缺血性卒中的罪魁祸首。
颈动脉形成动脉斑块后逐渐增大,
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脑供血不足,
更为可怕的是斑块一旦破裂,
胆固醇类的沉积物
会顺着血流冲到大脑中,
造成缺血性脑卒中。
征兆表现:
· 语言障碍
理解能力下降,可能预示颈动脉斑块。当左侧大脑受损时,会出现语言中枢出现障碍,右侧肢体不灵活等。老年群体及可能伴有隐含症状的人群需特别注意,如:一瞬间说话口吃不灵活。
· 手脚动作不协调
可能预示颈动脉斑块。如:喝水时手不听使唤,走路时往一侧跑偏。
· 一过性黑蒙
视野黑蒙,预示颈动脉斑块甚至脑卒中。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个分支,颈椎动脉发生血管痉挛时,往往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患者突然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十来分钟以后可能缓解。
· 失明
颈椎动脉斑块脱落时,病情更加凶险。如果栓子在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时,可能出现突然的失明。生活中若出现视野黑蒙30分钟未恢复,一定要赶紧到医院就诊。
在家中或户外心脏病突发怎么办?
多数心脑血管病发作是在家中或正常工作、活动及睡眠中。因此,争分夺秒、立刻实施的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可以为患者争取一定的抢救缓冲时间,同时也为生命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周边的人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投入急救当中,具体急救步骤你应该这样做:
1、立即让发病者平卧,让他的头部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2、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他的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注意口腔有无假牙、饭菜、呕吐物等异物。如有,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抠出来。
3、最重要的一点,施行急救的同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有心脏疾病相关疑问,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程云阁医生】留言或发送检查报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2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