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富家子弟养尊处优,坐享其成,没有了父辈那股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生来就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绡锻绸.长此以往,由富而骄,由骄而奢,没有不坐吃山空破产衰败的.沈百万的故事在民间亘古流传自是有其历史渊源.这说的是富家子弟.而如果是帝王之后又如何呢?从自然的角度看,万事皆有始因.有花开就有凋零,有春的温馨就一定有冬的严酷.有兴就有落,有盛就有衰.这是一种规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一再演绎,一次次重复.有些,甚至惊人的相似.这令我们不得不做深刻地反思,探索其中的答案.这是一种不可逾越的魔咒么?如果是,那么,谁又是第一个”种蛊”之人呢?
夏王朝由盛到衰到走向最后的灭亡便是此中的先行者.
夏王朝传至”太康”王时,天下可能真的是路不拾遗,太平宁静.由此,太康先生便也自以为是,将国家大事交给六卿管理,自己则带上一班亲信走卒四处围猎.这些个野兽脱生也真不是个时候,本来就遇上了个连太阳都射得下来的神箭手后羿,现在又摊上个爱打猎的君王.其命运可想而知.都城周边的打完了,就跑得更远些,想跑多远就跑多远.
读史每每到此,我不禁大生悔意,恨出生太晚.我哪天胆敢迟过零点归家,先就得准备通过一番严格检查,看看哪个部位有了磨损,哪个地方少了零件.碰巧通过的话,还得经过板手钳子的摧残以资惩戒.一次可也,两次三次过后,我不禁胆颤心惊,借我一个胆我也不敢再犯.从此也就绝了寻欢作乐以身试法的念头.而太康先生,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所欲为.这次出去竟然一百天未归!这不,给人钻了空子.当他满载而归走到洛水边时,却见对岸有穷氏首领后羿的大军给挡住了归路.斟寻(太康建都此.今河南登封一带)是回不去了,无奈之下只好转而另避它地在一个叫着帝丘(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地方作为自己新的都城住下,继续打着夏的旗号苟延残喘.严格地说,这时的太康已不能称为王了,在原都城斟寻,太康的弟弟仲康己被后羿推举为夏王.这也是所谓“太康失国“和“后羿篡夏“的大致来历。
(是谁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当时天上就有十个太阳,何止二日?但太阳多了也不是个好事儿.江河干涸,禾苗枯死.后羿于是弯弓射箭,一下子射下了九个太阳.于是,天下安宁.后羿从此得了个”神箭手”的美称.
如我等,凡夫俗子一个,既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用兵治国之术.做工,下岗;种田,没地;经商,口袋空空;当官吗?更没谱.朝庭无人.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一的奢望就是相妻携子平安一生.实在过意不去,就安慰自己,我正是在这种平淡中享受生命带给我的愉悦的.不这样想,那活着也真没啥味儿.基于这种想法,我虽然清贫,有时甚或非常窘迫,但也乐得固守这种清贫,一杯茶,溶进书里,笑看潮起潮落花开花榭.一支烟,雾锁蹉跎岁月,拾起点点滴滴,闲庭信步,遥望云圈云舒.这又何尝不是快意人生!
人在呱呱坠地时,双手都是紧握的,这真的是要你抓住世间的一切吗?犹其是钱.当你去见上帝时,又有哪个人的手不是五指松开而是紧握的呢?那是否在教你学会放弃?须知,天国是不流通美钞的.它只流通一样,良心.我所纳梦的是,个别身处高位的所谓公仆为啥要用美钞给自己铺往一条通往绞刑架的路呢?每每忆起,看见一个个高官公仆为之落马,我不禁怅然.百思不得其解)。
仲康继位,太康仍存.于是,历史上荒诞的一幕出现了.在同一个时期,打着同样的旗号,有了两个并立的夏王.这也给史家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兄弟两个,都是夏启的嫡脉,那么谁正谁歪呢?根据仲康的子孙少康最后从寒浞的手中夺得王位,恢复夏王朝的正统来看,史家们也就按长幼顺序,定弟弟仲康继位于哥哥太康.
太康回不了都城,另择而居.想想总觉自个的不是.于是,哥儿五个每人写了一首歌,忏悔自己没有亲近人民,小心谨慎做人,以至荒废政事,懈怠朝政而亡国.作了歌不说,还常常跑到洛水边唱给他的子民听,以示悔过.这也就是”太康失国,五子而歌”或者说是“少康中兴“的来历.
近3000年后,被后人称之为千古词帝,精通音律,工于词画的南唐后主李煜,我估摸他对这个典故是很熟悉的,他在亡国后,也依样画葫芦,在别人的猜忌中不明事理先是来了个”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河山”的搞得我兄弟宋太祖不高兴,接着又来了首”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的让他主子太宗光火,后来他又来了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在不经意间,是何其惊人的相似.那五哥儿作歌时虽外有强敌,但自身却是安全的.而我这位兄弟李后主却太不明事理,太过率真.住得别人的房子,吃的别人的饭,您还得寸进尺说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不是老虎头上掳须活得不耐烦么?(李煜事例我将在”千古词帝话李煜”中详述.这里先行提过)
(到底是谁在说历史不忽悠人?您道说说看)?
仲康死,其子相继位.这时的后羿也许是感到岁月不饶人,恐怕来日不多.好不容易搭梯上天摘得果子,却很不情愿地让给了正好路过的人.现在不行,得尝尝鲜儿.于是,后羿赶跑了相,自己坐上了夏王的位置.至于后羿用的啥年号,史家没有再忽悠你我.一字不写.只是把这一时期还有后来出现的寒浞作乱称王一起做为夏王朝的枝枝叶叶一笔带过.对此,我也不敢妄言,但后羿当了夏王却是不争的事实.
后羿当上夏王后,不几天,犯了和太康一样的错误.于是,他的亲信寒浞也依样画葫芦,二话不说就射死了后羿自己当了夏王.
我们常说,玩枪的死于枪下,会水的溺于水中.有神箭手之称的后羿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在箭下,您说,这是魔咒还是轮回?
和后羿比起来,寒浞的人品就更差了.后羿篡位是兵不血刃,事后也没秋后算账斩草除根.而这位寒浞先生却是心狠手辣赶尽杀绝.意图杀尽夏王和后羿的所有子孙!而事实上,他也杀了相当一部份人.包括他的主子相在内也让他给斩了.但有一人却成功的跑了.就是这逃脱的唯一一人,最后给寒浞敲响了丧钟.
逃脱的是相的妻子后缗.她后来生下了遗腹子少康.他在母亲有仍氏部落和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的帮助下,起兵杀死了寒浞.从太康继位到少康共传了三世四王,夏王朝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战乱.到少康继位才又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也是史载”少康中兴”的来历.
从这里看,富不过三代因然不对,但贵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但这,也得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坚韧不拨的毅力和开缰辟土壮志凌云的决心.除此无它.后来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当属另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2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