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的历史功能演变看读书能改变什么?这是知常容今天写这一篇文章的主题。
读书曾经是一种特权
读书曾经是一种特权,从周公开始开设的学校系统教授管理天下的知识开始,读书一直都是贵族的特权。你能不能读书,不是你说了算,而是由你的爸妈说了算。你父母是平民,不好意思,你没有资格。你父母是贵族,恭喜你获得权力,这是真正的拼爹。
孔子为什么这么伟大,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创造私学,打破贵族垄断读书的特权,将读书的权力延伸到平民身上,使得平民也拥有受教育的权力,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似乎不起眼,在当时绝对是伟大的创举。光这一个贡献上来说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实至名归。
读书可以获得特权
读书的权力第一次下沉之后,平民获得读书的特权,但是读书能够改变平民什么呢?
苏秦回答了这个问题。
苏秦是周人,家中务农为主,周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做生意。但苏秦觉得自己必须要拥有读书的权力。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被全家人嘲笑了。
苏秦并没有因为嘲笑而改变,他觉得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之所以没有改变,是因为自己读的还够,悟的还不透。
悬梁刺股中的刺股表达了苏秦的决心。
他成功了,他从一个平民成功地转变成一个贵族,同时还与贵族联姻。苏秦用读书改变自己的身份激励了很多人。
秦朝的李斯,西汉的陈平,公孙弘等都成功地利用读书改变自己的身份,官至丞相,百官之首。
李斯,陈平,公孙弘都曾经穷到被生计所拖累。
要想干事业,读书成了通行证
如果从学历上比,刘邦带领的西汉团队与东汉刘秀带领的团队根本没有办法比。刘邦手下要么就是狱吏,要么就是卖狗肉,驾车等等之类,系统读过书的也就张良,张苍等几个人。刘邦自己也对儒生并不怎么友好。刘秀团队的学历就厉害了。邓禹跟着刘秀一起在长安学习过,耿弇从小勤奋好学,参加过郡试。
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曹操的文采不用说,刘备跟当时的大儒卢植学习过,孙权的学问也还可以。
像刘邦这样带领的没读过书的团队最后取得天下似乎已经成了孤例。哪怕一个白丁带头,手下也有一大堆读书人。
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因为穷失去读书机会的人,他在从军之后一直在读书,他的手下文臣的文学素养都很好。名气最大的刘伯温是元朝的进士,丞相李善长从小也喜欢读书。
不重视读书的,就算干成了事业,最终还是干不成的。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明末的张献忠就是最佳的例子。
读书可能会给你带来特权
当孔子让文化下沉,让读书权力下放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读书成本已经在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读书的队伍,这就导致读书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所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要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科举之后。
范进中举就是最好的例子。范进忍受了一辈子的穷苦,50岁还只是一个童生,12月还穿着单衣。他听到自己中举,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醒来就像是一个疯子一样欢喜,几十年的压抑和投入终于有回报了。
范进是很幸运的,因为他终于中举了,他用一生去赌,赌成功了。所以他获得特权,原来很多人对他冷嘲热讽,中举之后就称他为老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此时读书已经没有苏秦那时候读书的回报率了,所付出的代价也更加惨烈。但是暮登天子堂还是很吸引人的。
范进是很幸运,但是很多人一生最终就止步于童生。
现在读书到底能带来什么?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应该来说是一个幸运的年代,因为大家还在吃苦的时候,我还在孩童不懂事,有父母保护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等我长大了一些,生活已经慢慢变好了。
我求学的年代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和我一起玩的很多小伙伴都选择去经商,下海,或者做苦力。
说实话,那时做个小工都比那些有固定工作的人赚的多,个体户更加不用说了。
我当时也特别羡慕那些人,特别是我们村里一个先富起来的人。包工头这个历史名词现在还常出现在媒体上,以前这个词是一种荣耀。当我工作之时,工资才几百块的时候,村里首富的资产已经上百万。他的孩子比我稍大几岁,读书自然没有兴趣,整天吃喝玩乐,我羡慕的不得了。
我经常被他嘲讽,读什么书呢,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做小工。小工几天就能顶一个月的工资。当时的确是生出想去做小工的念头,但读书人的身份让我对此有天然的羞耻心。这羞耻心并不是说瞧不起做小工的,我想我表达的意思读书人应该都懂。
我后来离开老家到城里居住,村里的信息也不怎么了解。
有一天我妈妈跟我说,这个首富的儿子在做小工。我当时十分吃惊。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问我妈:他吃得了这个苦吗?
我妈说当然会苦了,他不苦怎么行呢,两个孩子在读大学。
我听完之后不禁生出同情之心,或许六十岁之后我退休见到他时,我会不会生出可怜他的心呢。
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考了中专,当时跳农门最快的捷径。
我们村还有一个和我年纪一样大的,读书也很认真,不过他当年没有考上中专,考上高中,复读N年大学依旧没考上。最终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下放弃了读书,戴着眼镜加入做小工的队伍。
每当他出现在工地之时,工友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也出来做小工了。
这或许是现在读书带来的改变吧。
结语:
不管你对读书是什么态度,支持或者持无用论者等等,不管怎么样,读书都会给你带来改变,也能够让你获得一些,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1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