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披露了公司最新的管理层现状及股权结构。文件显示:在日本上市的风投公司软银依旧是阿里巴巴最大的持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5.9%。美国投资公司Altaba(雅虎核心业务出售后剩余业务组建)则是阿里巴巴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并不是一家中国公司。在全球化时代来说,这样的股权结构并不罕见。
同理,国外一些老牌著名航空制造公司也已经被中国资本收入麾下,尤其是中国航空产业链巨头们。这一切都始于十年前,2009年12月3日那一天……
一、人们常以为空客A320是一架外企制造的飞机,但实际上,登上飞机的第一刻,你就与“中国血统”不期而遇了——
空客A320并不是一架纯粹的外国飞机,譬如登机门入口这里的内饰部分,还有架空储物箱,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
空客A320内饰概念图
没错,1990年以来一直为空客A320飞机提供内饰的FACC(Ried im Innkreis,奥地利)公司,早已于十年前成为了一个“中国企业”——十年前的12月3日,航空工业西飞宣布成功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成立于1989年的FACC专注于研发制造航空复合材料部件和系统,主要产品包括航空结构件及系统、飞机内装饰产品及系统两大类,也是波音、空客、庞巴迪、罗罗、GE及普惠等世界航空工业巨头的复合材料部件的供应商。
2009年12月3日,航空工业西飞与FACC公司股东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了股权交割仪式,航空工业西飞以91.25%的持股比例实现了对FACC公司的绝对控股。到了2011年,又完成了对剩余股权的收购,达到100%控股。 此次并购是中国航空产业的首次大规模海外并购,也是当年中国企业在中欧地区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企业并购,更是亚洲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并购欧美航空制造企业。
二、同时,中国航企也涉足飞行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发动机。如果你在航展或者通航飞机上看到这样一台航煤发动机,名为CD系列,其他英文和型号就不用看了:他也带有中国血统。
大陆发动机CD-155发动机
CD系列发动机是大陆航空科技的产品。在2011年之前,“大陆发动机公司”还是一家纯正的美国“百年老店”:原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成立于1905年,在业内久负盛名,拥有150多种经过FAA认证的成系列的发动机型号。
2011年4月,中航国际收购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及维修服务公司的100%股权的交易正式交割。该笔收购是中国航空企业第一次成功收购美国的航空制造企业。
2013年7月,中航国际又收购了德国蒂勒特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全额资产,并整合为新的大陆航空科技,下辖美国大陆发动机公司、大陆发动机德国公司、大陆发动机(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大陆发动机服务公司等机构。
现在,整合完成后的大陆航空科技是全球唯一拥有全系列航空汽油活塞发动机和全系列航空煤油活塞发动机的供应商,目前航煤发动机市场保有量已达4500台,超越了其他同类产品数量的总和,累计飞行小时数已超过450万小时。
三、除了飞行器零部件,中国血统也已经流入了整机装配的自动化生产线。如果你在高铁、汽车或者航空业的厂房中看到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请别被他智能的样子唬住,告诉朋友:别慌,中国的。
ARITEX航空自动化装配线产品
ARITEX公司是全球行业领先的航空自动化装配线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独有专利的柔性工装、机器人、高精度自动钻铆和定位等技术,被广泛用于空客、波音、奔驰、中国商飞等国内外知名飞机及汽车制造商的装配线上。
2016年4月20日, 中航国际旗下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中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大族激光有限公司以联合收购的形式完成了对ARITEX公司的并购。
目前,ARITEX正在深度挖掘中国国内航空、航天、汽车和高铁等行业客户需求,提升中国自动化装配线产品供应链的水平。
四、从复材、内饰、发动机、整机装配,终于要到达航空制造产业链的终端——整机了!
这一系列的飞机型号,全球保有量已经超过3000多架:如果你“偶遇”DA系列飞机,请记得——
钻石系列飞机,来自于中国企业。
钻石飞机DA42
创立于1981年的钻石飞机工业公司一直是世界通用航空飞机制造领先企业。主要产品为DA20、DA40、DA42、DA62等小型通用飞机,主要市场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在非常畅销的飞行培训用机。
12月13日上午,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旗下的万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举行了对钻石飞机工业公司的收购交割仪式,在圣诞节前完成了公司股权和管理权的交接。
此外,万丰还收购了捷克DF轻型飞机制造商等三个项目,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同时与世界排名前三的国际知名直升机制造公司签署备忘录,在中国引进五款直升机生产制造。
五、如果说钻石系列是全球最畅销的轻型单发飞机,那么Cirrus系列飞机绝对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高性能活塞飞机。不要慌,这家企业也属于中国资本。
西锐SR22
西锐(Cirrus)飞机设计制造公司成立于1984年,目前是活塞单发飞机领域的领导者,SR22近些年一直是世界上同级别机型中销量最大的。
2011年6月24日,航空工业通飞在纽约完成对美国西锐公司收购的股权交割,自此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西锐公司成为航空工业通飞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航空工业通飞在珠海建立了西锐公司销量最高的SR2X总装生产线,并就“领航150”飞机的航电系统设计与复合材料应用开展联合研发。备受瞩目的中美联合研制的“愿景SF50”项目已经于2014年3月24日在美国首飞成功,并于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进行了中国首秀飞行。
此外,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航空制造企业的例子还有河南美景集团收购美国穆尼飞机制造公司、辽宁凯博通航收购美国小熊飞机公司等……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过程并不容易,文化、管理与制度成本都可能高昂到令企业功亏一篑,而作为资产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航空制造业更是如此:作为最“烧钱”的行业,航空制造领域技术极其复杂,投入极其庞大,产品和技术开发周期都很长。
但是,如果因此就驻足不前,不主动“走出去、国际化”,实现“航空强国”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以各种方式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有所准备,才不怕错失机会,中国航空,时刻准备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