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孩子的微笑
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大部分老师用30多节课就能讲完一个学期的教材,剩下的大量时间,几乎都是让学生自学,但小编是给学生增讲一些学生喜欢的文章。小编觉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有的外省老师来听课,连听了三、四节,我给学生讲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文章。老师们问:“你将这些跟考试有什么关系吗?”“直接关系很小。”“那为什么还要讲?”“因为学生喜欢,讲了以后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材讲完了,只讲这些内容吗?”“不一定。”一般来说,学生喜欢选文章,让我来讲。
讲人物传记、名篇时文
学生喜欢读人物传记,我也爱读,语文课上,小编经常给学生讲短篇、中篇、长篇人物传记的读法。现在全班同学手里面都有一本人物传记。
记得给同学讲过两篇传记是《陈独秀的最后五年》和《贫困中的马克思》。前一篇使学生理解一个人如果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高原的人生目标,他的精神上的痛苦是深刻的、永恒的。后一篇则使学生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创始人真正是全心全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的,他们个人无任何私利可图。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讲了很多次,在许多学生的心中,海伦·凯勒成为楷模。报道塔哈·侯赛因事迹的文章,也鼓舞着我们的学生们,他自幼双目失明,但经过努力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印度的教育部长。
学生喜欢人物传记,也喜欢读离他们生活近的报告文学。学这些文章增强了学虫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们以鼓舞激励,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动力。
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
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自然会引起个别人的非议,说是“不懂教育的胡闹。”个别人甚至说:“只有符合凯洛夫五大环节标准的课才是好课,才是懂教育理论的课。”为取得改革的成功,自然要取得支持,最重要的支持者不是社会、不是家长,而是学生。只要学生支持老师改革,愿意探求更高效的学习方法,真心诚意跟老师一起去实践,社会上个别人不理解问题也不大。
要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方法之一,就是向学生介绍教育的现状。介绍除了许多人学过的凯洛夫那本教育学之外,中国还有130多个版本,世界上还有更多种版本的教育学。凯洛夫博大精深,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但他只是世界教育家之林中,前苏联那片土地上的一棵树,人们没有必要非挤在那棵树上不可。语文课上,经常让学生自己选择讲课内容“今天咱们是复习?还是讲新课文?还是讲国外最新教育动态呢?”几乎所有学生都喊:“将国外教育动态!”
“那好吧。”学生们听的极其认真,听一遍就记住了大部分内容。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加拿大有的中学,没有固定的教学班和课程表。每位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一天所要学的科目和所要去的教师。这种教法,使学生学的极为主动,同样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美国有一所中学,选修课就达百种,全国竟有二百多门中学选修课。有的学校,别出心裁,设立了“实习牢房”以使学生品尝犯罪之后的痛苦,而避免产生犯罪心理。英国有的学校,将学生送上荒地,留下绳索、皮艇等,然后教师离开,目的是训练学生逃生的能力。日本山口县一些学校,故意让学生赤着脚参加多项活动,理由是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哥伦比亚有个少年教改营,里面的管理人员、银行、商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全由犯过罪的少年担当,以唤醒他们做人的尊严,结果他们把这座小城镇管理得非常出色。
学习这些文章、资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学生们理解了,要提高学习效率,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和国内外那些改革步子大,且教学效率高的学校比起来,我们搞的一点改革,实在只是小打小闹而已。语文课上,我也常常讲些介绍心理学知识的文章,讲感觉、知觉、行为、习惯、品质的养成,讲人的良好性格的培养。讲这些内容对学生了解教育、参与教学,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具有多方面的好处。
讲学习方法
小编觉得,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编讲完教材以后,问学生是复习还是讲学习方法,学生们都赞成讲学习方法,我们便从学法教材中选了一篇《记忆的三个过程》,我只是读了一遍,学生们便能清楚地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归纳出中心思想,并且比较清晰地复述文章内容。这节课,是在学习成绩后进的班级讲的,没想到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么强,连最后的学生也列出了清晰的提纲。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愿意学这样的文章,文章写得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自然好。
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
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当今的科技动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为科学献身的志向。记得有次电台的记者到班级里面听课,教材篇目已讲完。小编刚好收到邮局寄来的文章,随机在课堂上读了一篇,没想到同学竟能大差不差的复述下来,连其中一些具体的数字都记下来了。
适当指导学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
语文是工具学科,不仅是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小编跟学生讲:“其他学科的教材,实际上都是说明文,我们学好了语文,才能提高其它学科的成绩。”
小编引导学生读相关学科的教材,如:数学教材中谈十字相乘法的部分,看完以后,根据字的私立,重写一篇介绍十字相乘法的说明文,看谁写的清楚明白,而且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物理教材中介绍“浮力”“压强”的部分之后,让同学们讨论。怎样才能把这类知识写的更生动、形象。既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上,适当分析其他学科教材的结构、层次、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学语文的自觉性,也给语文学习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有的老师替我们担心,说是加这些课外内容会降低考试分数。有这个时间,不如去抓一抓练习册辅导,多做一些练习题。从形式上看是这么回事,考试离不开练习册的内容,这几方面的知识讲的再多,考试也不考,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但是小编反复对学生强调:“老老实实学教材,认认真真做教材上的习题,再用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增大课外阅读量。”这样,尽管我们没做练习册,但我们面对有关单位推销练习册上的试题原题照搬量达96%的统考试题,学生仍取得总平均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习兴趣高、知识面广,听说读写能力较强,这样我们便能以不变应万变。
小编有话讲: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科目的有关章节,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学会说呢过学习兴趣自然高。这有利于学生将学教材时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由孩子的微笑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