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提前了解教育部新规,给孩子规划好2020

提前了解教育部新规,给孩子规划好2020


当考试没有了大纲

老师不再划重点

将意味着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考纲时代,往往是考什么教什么,考纲能给孩子应考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参考,而取消考纲就意味着教什么考什么,意味着知识点覆盖面更广、形式更灵活,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更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取消考纲已成为事实——


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西长治举行了第十场“落实全教会,奋进迎华诞”1+1新闻发布采访活动,随后教育部印发了三个重要配套文件,其中《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命题考试工作的意见》里明确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



在试题结构上,强调要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



如此以后,孩子学习范围越来越大,考试不再有考点,考题的风格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没了“套路”和规律,仅凭套公式、背答案就能解题的方法将不再适用。


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育改革下,中小学教育将不再以考试作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增强对知识的运用为导向进行教育,让孩子学会关注分数背后的思辨能力,以及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应对能力。


01 未来选拔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


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曾提出一个观点:


清华校园里有很多“A型学生”,但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X型学生”


“A型学生”:传统观念里的“好学生”,他们的成绩总能拿到“A”。

“X型学生”:成绩并非拔尖,但愿意承担创新风险,尝试新鲜事物。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已经不再只是“读书好”就行,如果我们再一味的要求孩子死记硬背,对知识只会积累不会运用,在未来,孩子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孩子能干的,机器人比他做的更好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文件,皆在围绕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同时在《考试命题意见》中具体指出试题命制既要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



在三个重要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也提到,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


不难看出,教育部大力推出相关文件旨在鼓励培养更多的未来创新型人才。创造性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跨学科运用知识、创新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学习的价值,才是我们立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02 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性思维很重要


创造性思维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进行发明或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将替代标准化、模式化的工作内容;却永远无法替代人类的创新思想、创造力和创意的能力。因此,在当下和未来,创造性思维将会是不可替代的能力,也是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包括想像力、直觉能力、创新能力、洞察能力、预判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将会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也是我们努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先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网友曾分享了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数学课中涉及到的题目:《沏茶问题》。


如果按照顺序执行即洗水壶—>洗茶杯—>找茶叶—>接水—>烧水—>沏茶,六步走完成沏茶。虽然用了14分钟,但至少把任务完成了,按照最基本的要求,大多数孩子都能顺利做出这道题。


然而,自家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在烧水这个等待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完成其他两项流程,并作出了以下优化:


据网友介绍,孩子读3年级时开始接触编程,总能将编程思维运用到常规的学习中,会运用许多的新思路去解题。


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解决问题无处不在,即使小小的一道数学题,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孩子能做到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03 编程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


“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未知的未来?”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研究这个问题。很多研究的结果都指向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想要孩子学会创造性思维,让孩子学习编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少儿编程之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说过,编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好的方式



这种思维模式能帮助孩子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头脑清晰、反应灵敏,做事效率也非常高。


通常而言,编程就是建立在逻辑思维能力基础上的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梳理抽象的逻辑思维,通过一连串的指令模块、工具来赋予角色指令,多次调整测试,最终得到运行结果。



在多次练习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养成编程思维。


而在汉塔的课堂上,我们采用引导式的授课方式,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会主动进行思考和解答,新的想法和创造力往往就是在这一瞬间产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愿,能天马行空地完成他们的作品。同时,老师对其任何微小的创造性表现都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并积极地鼓励他们去实践自己的想法,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促使他们广泛而仔细地观察、比较和体验,等头脑中形成了丰富准确和鲜明的印象,就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希望,借助编程教会更多的孩子掌握编程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切实的解决生活中、学习上的难题,乃至在未来站稳脚跟,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268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