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腻腻,我们去换衣服吧。”放学了,外面很冷,我先给腻腻换上厚裤子,避免她在路上着凉了。
有小朋友的妈妈看到了,问:“你们要去哪换?”我指了指教室旁的小房间。小朋友的妈妈有点无奈地说道:“不用啦,孩子那么小,在这里随便换了就行了。”
我对那位妈妈笑了笑,便牵着腻腻的手往房间里去。
在给腻腻换衣服的时候,我告诉她:“妈妈正在帮你换衣服。你看,你现在没穿裤子,不能给其他人看到,所以要来房间里换。”
宝宝入园后,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担心,宝宝要是在幼儿园里受到伤害怎么办?如:会不会被小朋友欺负,会不会自己走楼梯,会不会捡脏东西放进嘴里,会不会和异性小朋友一起上厕所等。
其实,爸爸妈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也总不能因为担心宝宝受伤而不送宝宝入园吧。那么,爸爸妈妈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这些伤害呢?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宝宝入园前,教宝宝学会自我保护。而对于该如何教,就需要爸爸妈妈参考我开头的做法,将一些方法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如何避免宝宝被小朋友伤害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抢夺玩具,互相打闹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宝宝不懂得保护自己,就容易被其他小朋友欺负。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带宝宝出去接触其他小朋友,并适当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和小朋友相处,自己则在旁边照看就好。如果发现宝宝和其他小朋友起了冲突,这时,爸爸妈妈再适当介入。
- 小朋友抢宝宝的玩具
爸爸妈妈应该教导宝宝学会拒绝别人,大胆向小朋友说“不”。“这是我先拿到的,你不能抢。”“这是我的,不能给你。”还可以教育宝宝要学会分享,鼓励宝宝提出解决方法。“我先玩,等我玩好了就给你玩。”“我们一起玩吧。”
- 小朋友要打宝宝
爸爸妈妈应该教宝宝,如果有人向自己挥拳,要马上离开原地,躲避他人的伤害。并告诉宝宝,如果有小朋友要欺负自己,一定要大胆告诉大人。此外,也同样要教宝宝学会大胆向小朋友说“不”,“你不准打我,你再敢打我,我就告诉我妈妈(老师)。”
- 宝宝欺负小朋友
除了宝宝被小朋友欺负外,宝宝欺负小朋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帮助宝宝解决与小朋友的冲突呢?
首先,爸爸妈妈要先帮助宝宝接纳情绪。“小朋友不肯把玩具让给你,你很生气,对不对?”再帮助宝宝了解事实,“不过,那个玩具是他的,不是你的,你不能抢。”然后提出解决方法,“你想玩的话,应该跟小朋友说:‘能跟我一起玩吗?’”最后,妈妈要引导宝宝再次尝试,“来,妈妈带你过去,我们去问问他。”
爸爸妈妈在宝宝和小朋友起冲突时,可以先将宝宝抱到旁边去,并耐心地教给宝宝以上一些简单的应对方法,就可以让宝宝尽量少地和小朋友起冲突,避免被小朋友或自己伤害。
之所以说要将方法实践于生活中,让宝宝多去接触小朋友,在宝宝真正和小朋友起冲突的时候教宝宝,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真正理解并懂得将方法运用起来。
如何教宝宝注意安全
安全教育一直是幼儿园的第一教育,幼儿园老师始终会把对小朋友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实施于幼儿园生活的每件小事中。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既然如此,安全教育肯定也需要由爸爸妈妈实践于日常,而不能全交由老师。
爸爸妈妈在平时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施教于日常,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就及时教育宝宝什么。下面,我来列举生活中比较常见的2个例子。
走楼梯:在牵宝宝走楼梯时,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走楼梯要一步一步走,脚要踩准,手要牵着扶手或大人的手。重点是,爸爸妈妈要反复示范给宝宝看。在宝宝学会走楼梯后,爸爸妈妈要学会适当放手,紧跟宝宝身后,让宝宝自己走。如果宝宝喜欢在楼梯蹦跳,爸爸妈妈不妨给宝宝来个假摔,让宝宝感受重心不稳带来的危机感,并告诉宝宝:“在楼梯上蹦跳,就会像刚才那样,摔下去。你还要在楼梯上蹦跳吗?”
开门:爸爸妈妈会发现,在开关门的时候,宝宝经常喜欢躲在门后,手也会习惯性地放在门上,或整个身体靠着门。爸爸妈妈可以用比较大的布娃娃示范给宝宝看:门是怎么撞倒门后的布娃娃,怎么夹住布娃娃的手,靠着门的布娃娃是怎么在开门后摔倒的。爸爸妈妈还可以替布娃娃“惨叫”两声,“啊~好疼。”“哇~疼死我了。”并告诉宝宝:“你看,布娃娃疼吗?以后爸爸妈妈开门,要记得退后一点,知道吗?”“在幼儿园里,一定不能躲在门口玩耍,知道吗?”
如何让宝宝少生病
想要让宝宝少生病,就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教育宝宝饭前便后勤洗手,教育宝宝不要吃掉落弄脏的食物,不要随意将手中的东西放进嘴里,教育宝宝不能面对食物打喷嚏,看到小朋友打喷嚏要懂得避开等等。另外,坚持定期带宝宝接种疫苗,尤其是当季、当年呼吸道流行病的疫苗,都能让宝宝少生病。
而想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样需要爸爸妈妈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洗手:在每次宝宝吃饭前或排便后,爸爸妈妈都要引导宝宝洗手,并为宝宝示范洗手的正确步骤。虽说洗手的步骤比较多,但其实,只要帮助宝宝实践于每次洗手的过程当中,久而久之,宝宝不需要刻意去想起,就能知道怎么洗手了。
洗手7步法:
洗掌心:掌心搓掌心
洗指缝:手指交错,掌心搓掌心
洗手背:手指交错,掌心搓手背,两手互换
洗指背:两手互握,互擦指背
洗指尖:指尖摩擦掌心,两手互换
洗拇指:拇指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换
洗手腕: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
吃东西:宝宝在吃东西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安静地吃,手中有食物时不要乱动,以免食物掉落。在用勺子给自己喂饭时,碗要移动到下巴的下方,以便接住掉落的食物。如果食物掉落了,就不要了。
打喷嚏: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打喷嚏时会有口水(和鼻涕)随着喷嚏一起喷出,很脏。所以,宝宝不能面对食物或面对小朋友打喷嚏。如果发现小朋友要打喷嚏,宝宝也要及时躲开或移走食物。爸爸妈妈在自己打完喷嚏后,也可以告诉宝宝:“你看,妈妈刚才走到房外去打喷嚏,因为妈妈不想喷到你。而且,妈妈还把手洗干净了。”
如何引导宝宝保护隐私部位
有研究显示,宝宝不到3岁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让宝宝知道男女有别,教宝宝保护自己的性别隐私。具体该怎么做呢?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就是给宝宝进行性别教育最好的时机。洗澡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哪个部位叫什么名字。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要保护起来。最重要的一点是,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一定要帮助宝宝保护这些隐私部位。比如:在给宝宝换衣服的时候,如果只是帮宝宝增减衣物,可以直接帮宝宝换。如果是要帮宝宝脱掉身上的衣服,就要把宝宝带到没有人的房间去。
在自己如厕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告诉宝宝:“宝宝,妈妈要来上厕所了,我要把厕所的门关掉,不能给别人看到。”并教育宝宝,“你是女生(男生),在幼儿园上厕所的时候,要和女生(男生)一起上厕所,不能和男生(女生)上厕所。”
只有爸爸妈妈先帮助宝宝重视起隐私部位,宝宝自己才能意识到隐私部位的重要性和隐秘性,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爸爸妈妈在宝宝入园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施教,教育宝宝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这样,宝宝到了幼儿园之后,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我是@腻腻妈,青云计划获奖者,已获得3月、8月「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奖励,入选头条精选频道。目前已发表“乳牙健康”、“辅食添加”、“绘本阅读”系列文。想了解更多养育宝宝的知识,请关注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30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