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唐代时期民族工艺金银器杯类,深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为何唐代时期民族工艺金银器杯类,深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金银器皿是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文物,我国最早出土的金银文物是商朝,但是直到唐朝才大量的涌现。由于唐朝包容开放,国富民强同时在对外关系上也采取积极地态度。于是许多西域的胡人,比如粟特人,波斯人等其他民族都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长安。他们为长安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工艺制品,文化,宗教。而唐太宗则自诩为“天可汗”,以展示自己开放的态度。

一、融合与创造

唐代时期金银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大量西域人涌入长安是密不可分的。唐代金银器精致繁复,可以肯定当时他们已经掌握了鎏金,焊接,成型,打蜡等多项公益。当时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锤击成型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西亚地区出现。唐代的工匠正是使用此种方法才可以制作出造型精美的金银器物。

1、 西域工艺进长安


八尺胡瓶

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蛮,唯独朕独爱如一之”自此之后诸多西域部落和蕃梆纷纷派出使者觐见天可汗。他们带来了粟特和萨珊的精美工艺品,使唐代吸纳了很多西亚和中亚文化。并且连金银器物的锤炼方式,样式乃至文化一同带了过去,所以唐朝画风突变,在金银器物中出现了西域的影子。

比如唐朝出土的八尺胡瓶,九环高瓶还有高脚杯都流露出浓郁的西域风格,在这里体现了他们的社会意识文化背景还有历史内涵。所以此时唐朝与粟特,还有萨珊,以及东罗马的文化进行了加工工艺,工序制作以及造型的积极融合。在制作自己金银器的同时还有添加了异域风情,同时又运用西域鎏金和锤喋技法。让中国的金银器制作一改以往风格,日臻成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金银器的制作从此成为唐朝举足轻重的工艺部门,王公贵族都喜欢把玩金银器并且以拥有精美的金银器为荣。从萨珊王朝引进的模冲技术,此刻就发挥了很大的用途。这种技术就是在器物的表层用事先制好的模具进行按压,再配以切割,冲焊,打磨等繁杂的工艺以形成优雅的花纹图案。

在融合了西域技术之后,唐朝的金银器皿在实用的用途上又加强了其自身的观赏性。金银相绕,熠熠生辉,既有雍容的尊贵感又饱含旖旎的观赏性。这时候的金银器不仅纹饰凸显,而且整体效果极强。正是因为西域技术的引人,才能使得古中国工艺美术制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台阶。

2、中西文化的碰撞

除了在制作工艺上与西域技法融会贯通,同时在金银器物的造型方面也能看见许多异域元素。比如龟兹文化,波斯文化以及拜占庭文明,他们漂洋过海,都在大唐的金银器物中闪闪发光。

仿粟特带把杯

粟特人生活在我国新疆西北部,他们在世界各地贩卖货物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传递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不但头脑灵活,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把自己的金银器带过来的同时也将技术留在了中华大地。粟特引以为傲的带把杯一直是唐代金银器的主流之一。

现在出土的唐代带把杯中,主要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直接由粟特人带来的,另一种是粟特文化融合了大唐文化的产物也就是仿粟特带把杯。在西安出土的金银带把杯中上,圆环缠绕的杯把手和胡人头像就流露出浓浓的粟特风格,但是它舍弃了粟特风格的指垫,主体也变为唐风唐韵的碗形和散花形。不难看出了两地文化之间交融之后,唐朝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猛然一看觉得是外国器物,仔细一瞅原来还是我大唐之物。

萨珊王朝即今天的伊朗地区,它隶属于曾经的波斯帝国,以高超的金银手工艺闻名遐迩。在被强大的大食帝国吞灭之后,不少难民纷纷前往之前与之通商往来频繁的大唐帝国。所以其顶尖的金银手工技术便一道进入中原,直接的参与了唐朝金银器物的制作。比如著名的“金银长杯”就是唐朝工匠对萨珊式金银器模仿与改造后的产物。他们去除了萨珊九曲长杯的楞线,使其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自此,多曲长杯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后在中唐时期已然成为完完全全的中国式金银器。

唐朝金器

严格意义上讲,外来金银器物的实用性是远远低于其观赏性,但是经过唐代工匠的不断改在使其与自己的文化不断的结合,终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而且在不断仿造和改进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金银器手工技法。所以唐朝出现了许多造型优美但偏向西域化的精美金银器,这也是唐朝开放包容的结果,最终彻底的同化了其他民族,此过程也正是我中华文化包容并济,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过程。

二、金银器外来化分期论

“弦吟玉柱品,酒透金杯热”唐代的金银器发展阶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期,这也是与各时期的政治人物与外交政策息息相关的。目前大家认可的时段分别是李渊至李隆基前期,也就是公元八世纪早期,而中期则为公元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期,第三期则是唐朝末期即汤显宗时期至唐代覆灭。

1、出现萌芽

作为唐代金银器发展的开端,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开放政策起到了很大的功劳。在出土的唐初将军墓中发现了十一件金器和十九件银器。虽然很多水平不高,但是在其中却发现了西域产的高足杯。这表明了虽然此时已与西域产生密切关系,但是只有其成品却未掌握其锻造技术。不难发现,此时的中西交流还是停留在基本的以物易物阶段。

何家村宝藏

2、不断发展

而到了第二期,唐朝金银器制造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虽然在造型上还有些西域文化残留,但是已然开始步入独立化发展之进程。比如今年大火的历史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何家村宝藏。它是确实存在的,就是我国近代出土的位于西安的何家村窖藏。从里边出土的一千多件金银器物可谓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华文明金银手工制品的代表。

3、去西域化

从其中的鸳鸯莲瓣纹金碗中,可以看出此时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已经结合了粟特和萨珊的技术。而其中还出土了大量的萨珊金币,拜占庭金币所以在唐玄宗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并且还做到了与其他民族文化技术方面的相互结合。

在安史之乱之后,经济中心南移而且早已经切断了对外联系。所以这个时候的金银器物已经完全的中国化,而且其技术也被更多的南方人所掌握。他们用西域技术制造出完全属于中国的金银器物。这使得金银器物由贵族观赏性逐渐的向民间实用性过渡。

可以说中国的金银器物在唐朝发展,是开放包容的结果。但是我国能工巧匠总是可以自强不息,一步步将异国文化完全成为自己的技术。金银器在唐朝得到的发展是其他历史时期所前所未有的,盛唐文化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之影响也是深远而巨大的。

鸳鸯莲瓣纹金碗

三、影响深远的外来化元素

在西域文化的影响下,大唐出产了许多精美的金银器物,很多器皿即使用今天的技术也难以造出。而且西域的元素进入中国后,二者摩擦出了灿烂的火花,制造出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叹的艺术瑰宝。

比如令人称奇的立鸟纹路,它是波斯独有的纹理造型。而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金银器物中立鸟衔花、长授带和方形纹样显然是受到了萨珊波斯的影响。但是,不同于萨珊的直立僵硬,出土的立鸟纹都婀娜多姿,造型婉转生动,到后来更是加入了中国人喜欢的成双成对鸳鸯形象。这就是在继承了波斯文化后添加自己的元素,形成的自己的独特风格。

文化的流动往往是双向性的,正是由于我国工匠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之精神大唐文化才能成为历史之瑰宝,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唐朝的金银器物影响年代非常久远,一直到元朝金银器物上还能看见唐朝的影子。

云纹鎏金碗

四、结语

唐朝因为兼容并蓄,所以在金银器制造方面才能得到如此之发展。这既映证了文化在中华大地相互交融之过程,也体现了其他民族文化对本民族的影响力度可以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并注入新的血液。由此可见,一个民族要想得到发展,都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在民族发展的进程中,唐朝金银器工艺得到发展这只是表面的其内在含义是展现了一个开放包容并积极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国精神。

参考文献:

1、《隋唐工艺美术史》

2、《舞马衔杯银虎》

3、《考古学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95196.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