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海南:通信技术飞跃发展 科学解惑移动通信基站那些“小担忧”

海南:通信技术飞跃发展 科学解惑移动通信基站那些“小担忧”

从大喇叭喊话到“大哥大”横行,从简单的电话+短信到智能手机诞生,移动通信技术在日新月异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与亲朋联络、上网冲浪、看高清大片、手机支付……这些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手机功能,就是通过现在普遍使用的4G技术实现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利用4G技术,打造“智慧政务”,全方位地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的高效服务。

便利是4G为百姓提供的最直接感受。除此之外,还应看到,通信网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在险情发生时,通信网络往往与人民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当生活与通信网络息息相关时,或许没人去思考,是什么帮我们实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答案就是基站。

基站就在身边,公园旁、广场中、小区里,再远些看,还有高速公路旁、高山峻岭间,一座座铁塔,全天候在空中传输着无线电信号,串起一个个手机,串起人与人的沟通。

然而,人们对基站的误解也产生了:有辐射、有危害、很可怕……这样的误解使得很多人担忧着、害怕着,甚至阻碍基站安装,或是拆除基站。基站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本篇将带领大家走进基站,用科技的视角重新审视移动通信基站。

信号满格全赖基站 基站是通信网格的“入口”

“喂喂喂,哎呀,信号怎么这么不好。”家住海口天上人间小区的刘女士发现,近来接打电话信号非常不好,有时接不通,有时接通了通话也不正常。她向电信部门投诉,还拨打海口12345反映情况。

据中国电信海南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经检查,天上人间小区需安装基站设备才能改善信号弱的情况。前段时间已经派工作人员进行了安装,然而安装过程中,受到业主的阻挠。最后无奈之下,只能把基站铁塔以外的设备都拆除离场。

一方面抱怨信号差,另一方面阻挠信号来。那是因为对基站缺乏了解,甚至多是误解。

基站是什么?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说通俗点儿,基站就是用来连接手机和通信网络的。没有基站,手机就无法实现正常通话,更不要说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了。在整个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就是“入口”,而且是唯一的“入口”。不管是手机、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只要想进入移动通信网络,就只能通过基站这个“入口”走。

走到哪里都能实现畅通的通信,靠的就是基站。相关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在全国的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314万座。其中中国移动151万,联通74万,中国电信89万。通信基站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发展成为继水、电、气、交通之后的第五大公共基础设施,已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扣,不可分割。

“谈辐射而色变”没必要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

“基站可以建,可以建在空旷的地方,不能建在我们小区里呀。”家住海口府城佳宝小区的张先生听说了一些关于电磁辐射的错误信息,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心理。听说基站安装到了小区里面,他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

事实上,类似张先生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近年来,一些信息渠道有意无意间夸大“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使公众担心、害怕,甚至“谈辐射而色变”,相关调查结果显示,45.5% 的用户觉得基站有辐射,42.4%的用户不接受自己家周边建基站,正是这样的恐慌心理让通信铁塔基站建设陷入两难境地。

人们不禁要问,基站到底有电磁辐射吗?答案是有。先别急,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辐射。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总工程师陶洪波解释说,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其实,人们每天都生活在电磁波环境之中,如电闪雷击、太阳黑子活动、大气、宇宙等都产生电磁波,这些都是来自自然的电磁波现象;而来自人类社会的电磁波,大多来源于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业设备和医疗设备,例如无线电台、手机、交流高压输电线、荧光灯、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基站天线等等都会产生电磁波。所以说,电磁波无所不在,就像空气一样环绕在人们周围。

那么,什么样的辐射对人体会有害?陶洪波指出,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是有害的,常见的人造电离辐射源主要有:医用设备(例如X光机)、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等。而无线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波则属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

这一观点其实早有定论。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基站和无线技术》实况报告中,对基站的电磁波辐射影响的主要结论为:考虑到极其低的接触水平和迄今收集的研究结果,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表明基站和无线网络的射频信号会造成不良的健康影响。

基站辐射有多大?实测:远不如一台电磁炉大

辐射无处不在,那么,一个基站辐射能量到底有多大?

为了消除人们的疑惑,专业人员进行了实地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移动通信基站20米处,测到的电磁辐射量为0。在0.5米处,电磁辐射量仅为0.01uT。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做个对比就知道。用同样的仪器测试,平时用来煮茶水的小电磁炉,电磁辐射为19.84uT,是基站的近2000倍;家用电脑,电磁辐射为1.13uT,是基站的113倍;常用的充电器,电磁辐射能达到16.11uT。因此,通信基站产生的辐射值远不如日常一台电磁炉对人体的影响大。

与此同时,在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执行的是超严格的标准。据专家介绍,中国于2014年出台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从这一公告得知,中国手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波辐射标准是40个单位。而国际标准是450个单位,高于中国标准10倍以上;美国、日本是600个单位,是中国标准的15倍。

另据专家介绍,电磁辐射强度是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发射基站越高,对人体的影响就越小,距离10米的强度与距离1米的地方相比,辐射减小了100倍。而且,基站越多、离手机越近,手机的信号就越好,产生的电磁波就越小。反之,基站越少、离手机越远,手机信号就越差,需要增大发射功率传送信号,导致手机的电磁波会相应增大。基站和手机之间的通信好比两个人说话,距离越远,越要大声叫喊;距离越近,小声说话就可以了。

据了解,一般基站天线高度在35米至55米,而电磁波在空中传播衰减很快,在穿过墙体时,尤其是带钢筋的墙体时衰减更快,这足以保证基站周围住户的安全。

同时,基站建在居民楼上并非坏事。因为基站电磁波是向水平方向发射的,在垂直方向的强度几乎为0,住在基站楼下的居民是辐射死角,所以通信技术人员有个说法,叫“塔下黑”,就是指这种情况。因此,专家表示,当楼顶有通信基站时,住宅内的居民大可放心。

5G未来可期 基站数量将远超4G

5G未来可期。

5G的低时延、高可靠、高宽带、大连接的特点将很快在各个行业领域应用,三大运营商分别推出5G在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各大品牌手机争相抢抓机遇推出5G手机。5G是未来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势在必行。

网速的巨大提升是5G所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此外,5G不仅代表着速度快,而且还将引领人们进入物联网时代。由于5G网络,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快的传输速度,一些技术将表现更好,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技术都可以取得突破,将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广东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朱伏生说,5G产业的崛起一定是建立在足够多的基站之上。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王晓飞说:“5G采用超高频信号,比现有的4G信号频率约要高出2到3倍,因此信号覆盖范围会受限,其基站的覆盖半径约为100米到300米。”

“这就是说,如果要覆盖同样大小的区域,需要的5G基站数量将远超4G,且5G基站将会建得更为密集。”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解释道,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有的4G基站总数达到372万个,5G基站数按照多两倍推算,未来国内基站数至少会超过800万个。

在海南,5G基站安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根据规划,2020年底前,海南全岛将建设4200个以上5G基站。那么,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多群众关注基站会不会建在自家附近?

“5G时代来了,我周围的辐射量会变大吗?”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应:5G网络比4G速度更快,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5G基站和4G基站一样都是小于40个单位。而且,基站覆盖越密,手机信号接收才越好,用户受到的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所以,随着通信基站越来越多,信号更好,辐射也更小。

结尾:

面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波问题,要尊重科学,理性客观对待。同时,通信网络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和保护通信设施。破坏通信设施是违法行为,蓄意破坏基站将被公安机关处置。通信设施被破坏,会导致110、119、120等应急电话无法拨通,可能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失。

同时,未来5G生活,破坏通信设施还会对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远程医疗手术实施等产生影响,危害公共安全。了解了这些,相信人人都会做守法、爱护通信设施的好公民,一起为美好智慧生活创造条件。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10月21日讯(南海网记者 任桐)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84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