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和玩具说话,是内部语言的关系,父母区别对待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和玩具说话,是内部语言的关系,父母区别对待利于亲子关系

最近去姐姐家,和姐姐说话过程中,总会听到小外甥自己在一边玩的过程中一边自言自语。姐姐说,每次玩玩具时,孩子总是一边玩一边似乎是和玩具在说话聊天一样,有的时候还总以为是在和我或者和他爸爸说话,但一回头,人家还在叨咕着,而且即使这样,自己也能玩好长时间。

不仅仅是姐姐家的还在这样,小区里邻居家的孩子在楼下玩的时候,偶尔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看到这样的现象真的很疑惑,为什么孩子会和玩具说话,还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呢?

当查找答案时,发现了“内部语言”后,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内部语言

百度百科上对于内部语言的定义如下:“所谓内部语言就是一种自问自答或者不出声音的言语活动,它不是为了进行交际,只是为了支持思维活动而进行。”

而内部语言 被分为三个阶段,小外甥以及邻居家的宝宝和玩具说话,自言自语的情况为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对象主要是比较小的孩子,因他们还没有发育出“内化”的能力因而会通过“外部语言”才能表达出“内部语言”。

第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则分别对应的是少年时期的具有外部表现特点的内部语言,和青少年阶段的没有声音的内部语言。

其中少年时期的具有外部表现特点的内部语言,简单来说就是从第一阶段向内部语言的过渡,这个过程也往往会出现自问自答自言自语的情况。

而青少年阶段的没有声音的内部语言,则指的是孩子的内心活动。

不同阶段内部语言的具体表现

幼儿第一阶段:

家长对于小孩子,比如在7岁之前的孩子,都是各种的要求、命令以及劝阻等等,不能做...不准...

虽然孩子可能会听进去了,但行为上还是会做出与父母要求命令相悖的事情来。

但这不是孩子故意而为之,而是幼儿时期正属于孩子的探索和认知的关键时期,他们时时刻刻的都在学习着不同的知识,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虽然已经有了内部语言,但并不起什么作用。

少年第二阶段:

这个时期对应的一般是8-12岁的孩子,他们开始有了更强的能力,不满于对于某个事物的简单的探索,而是开始为了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向更远更多的地方发展。

在这过程中,孩子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青少年阶段第三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几乎已经完全不知道她们的心里在想什么。

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思想意识,并且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要求和命令,会故意将自己的内心隐藏起来,这样父母也就难以得知孩子的想法了。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这时父母可能已经对于孩子的不同语言有了基础的认知,那么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针对性的应对。

幼儿阶段:父母要主动

这时的孩子还处于一种模仿学习的阶段,他的生活技能以及言行等需要父母的参与和管理,才能获得。

而且内部语言对其自身行为起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所以孩子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只会停留在表面,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做事喜欢就好,不会考虑后果。

这时就需要父母来主动,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并且可以限制其不正当的行为以及选择。

少年阶段: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了通过自言自语或者观察周围环境等,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不参与其中,以旁观者的姿态,把握事情的整体走向,并且引导指正孩子的不正确的行为。

这不仅可以让家长得到学习,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认知,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成长。

青少年阶段:将主动权交给孩子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可以通过对逻辑的判断,得出最后的结论。

而且这也是自我思考的过程,会造成他们对父母以及老师的质疑。

这时父母不应占据主动,可以以助手或者辅助的角色,慢慢的教会孩子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能力,将主动权以及选择权等交给孩子,

在孩子处于内部语言的不同阶段,家长需要做的也是不同的,与孩子沟通也要分阶段进行。

如果通过内部语言,让你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得到认同?

在孩子处于不同的阶段时,父母也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父母运用好内部语言,帮你走进孩子的内心。

幼儿阶段:孩子处于幼儿时期时,充满好奇探索欲,他们会不断的去用身体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

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有进步和惊喜,还有危险。

这时孩子的内部语言还不能对危险发出警示,这也就造成了孩子时常会出现犯错的情况,

家长这时要做的就是要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有效的引导,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感知和探索这个世界。

少年阶段:这时孩子已经可以进行自我引导以及控制,家长要多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对孩子进行多多建议,转化成自言自语来起到示范作用。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做出规划并且设定合理的目标,合理有序的帮助孩子锻炼提高其思考的能力。

青少年阶段:这时父母面对孩子,更重要的应该是交流沟通,来促进亲子关系,

但是聊天要聊什么呢?

父母在确定聊天的话题时,需要明确的是,想要通过这次的聊天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当确定目标后,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并在孩子的思想精神等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行。

在聊天中,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倾听者,引导孩子多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然也别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孩子的内部语言会不断发展,家长可在其对应的极端进行对应的引导,这样亲子关系会更加亲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8047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