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之前回家的时候经过楼下的花园,看到有一位孩子正在撒娇,跟妈妈要买玩具,但是妈妈跟他说了几句话后孩子便低着头,乖乖的跟着妈妈回家了。妈妈的一句大概是说:"你如果买了这个玩具,下个星期就不能去游乐园玩了,可是,如果你不买这个玩具,下一周还是可以去游乐园玩。"
旁边还有一位家长赞叹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要是换成我家的,现在肯定非撒泼打滚,非要吵着我买不可。"我相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要吵着买玩具,都会对他们做延迟满足,但是家长们如果随便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可能会有你想不到的反作用效果。
01 "延迟满足"实验已被推翻,家长千万别入坑
"延迟满足"这个理念,最开始是由棉花糖实验引入我们中国的,大概的实验情况如下:
研究人员在幼儿园招募了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并让这些接受实验的小朋友们待在一个房间里,一个一个进行实验,然后有人在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孩子有事情要出去一下,如果孩子在他回来之前不吃掉棉花糖,那么他回来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但是如果回来之后发现棉花糖不见了,就没有多一颗棉花糖的奖励。
实验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孩子立刻就吃掉了棉花糖,但是还有另一部分的孩子,他们忍住了诱惑,并且回来之后得到了两颗棉花糖的奖励。经过这个棉花糖实验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忍住不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往往在事业方面更加成功。
因此不少家长也在育儿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比如:孩子肚子饿了,家长要给孩子晚一点时间吃食物,目的是为了训练他们的延迟满足;一位三岁的孩子,想要玩眼前的玩具,但是妈妈为了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又故意将玩具拿到手里,推迟了几分钟才给孩子。
虽然家长们是出于好意,但是我并不认同家长们的这种行为。
02 "延迟满足"对孩子有多可怕!这几个坑家长千万别再踩
1.容易让孩子的安全感丧失
经过棉花糖实验中的孩子们,他们的测试年龄大概都在4~6岁的年龄范围内,最小的孩子也有三岁半。但是如果4岁之前被强迫接受延迟满足其大脑前额叶皮层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很容易会导致孩子们对家长安全感的丧失。
孩子安全感其实是来源于父母无时无刻的爱,家长们在对孩子们做延迟满足其实是在不回应孩子的需求。家长们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们失去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当这种已经成为习惯,孩子们对外界的安全感也会降低。
2.容易让孩子缺乏自信心
在对孩子做延迟满足实验的时候,其实孩子们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是表现出很着急的情绪,然而这个时候家长又不愿意满足孩子这种需求,那么孩子只会很难压抑自己内心的本性,继续纠结的等待或者崩溃大哭,这其实是对母亲的一种示弱。
但是如果母亲仍然不给孩子他所需要的孩子们可能会因此而丧失自信心。孩子长大后,面对同样的事物,就会开始怀疑自我的能力,因为延迟满足会给孩子一种挫败的感觉,孩子已经没有欲望去获取他所需要的事物后还是会开始反思是否自己的行为不恰当而导致没有获取所需物品。
3."延迟满足"只是满足了大人的控制欲
家长在对孩子实施延迟满足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原始满足的对象是谁。很多时候家长所对孩子实施的延迟满足实验,只不过仅仅满足了大人们的控制欲而已。
真正的延迟满足实验是孩子的"自我延迟满足"而非"被迫延迟满足"。当孩子真正的能通过自我控制来"等一等"才获取所需物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获得了自控力。
03 "延迟满足"被推翻但也不能"无条件满足"
虽然家长们孩子所实施的"延迟满足"实验被推翻。但这也不能代表说家长就可以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这样他们就不会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获得他们的需求的物品,当他们踏入社会的时候,所面临的"独立"就会变得困难很多。
要做到正面教育,"有限满足"才是最合理的育儿方式
人生而有限。生命有限,环境有限,条件有限,所以对于很多需求,无论孩子的,还是自己的,都只能做到"有限满足"。
比如当孩子想吃零食的时候,家长不能完全不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也不能说孩子,因为吃过零食了却还想要家长却要无限的满足。即便没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也会因为肠胃的不适应而导致承受能力有限。
04 如何做到"有限满足"
1.三个尊重
所谓的三个尊重就是指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环境"。其实说"尊重"不如说是"考虑因素"。
比如当孩子想吃零食的时候,家长首先要考虑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即做到了尊重孩子的意愿,但同时也尊重环境的因素。当然还要会尊重自己。如果孩子所提出的要求是家长们无法做到的,或者能力有限的,便要如实的告诉孩子,不可以强制性的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
2.学会信任孩子
学会信任孩子,也就是说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生日或者一定的节假日期间,我想可以买多一点孩子平时所喜爱的玩具和零食。但是要告诉孩子们吃这些零食和玩这些玩具的条件,且告诉孩子们,家长会相信你,这样在没有强迫孩子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做到延迟满足。
只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相信孩子们对大人的承诺,那么孩子们就会逐渐形成很强的自控能力。
3.制定规则
给孩子做延迟满足实验,不如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家庭规则,并和孩子们一起遵守,答应孩子们互相信任。
比如在购买零食和玩具的时候,家长们要定一时间和孩子们商量在什么时间吃哪个零食,每次能吃多少,以及玩玩具的时间。如果孩子们做到了家长们所遵守的约定,那么家长们下一次在购买零食的时候,会首先给孩子们挑选他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做到的话,家长也不能说不给孩子们吃零食,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意识到这个"不守信"的错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们实现自我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的实验虽然能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拒绝孩子对物质和需要的给予,是扼杀了孩子的快乐以及天性。因此家长不要被曲解的延迟满足而破坏了孩子的成长,伤害了孩子的童年。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7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