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36岁的犯罪嫌疑人于某,披着这样的“马甲”,伙同刘某到处行骗,累计骗得山东、江都两家企业共计160多万元。目前,于某及其同伙刘某已被判刑入狱。
大生意找上了门
能人能帮公司承接大项目?
江都Y工程公司有3名老板,其中一位姓张。2016年,熟人刘某找到了张老板,称要介绍一笔大生意给他。刘某是山东人,从事大理石生意,曾和张老板有过业务往来,刘某告诉张老板,自己有一位好朋友于某,是山东S大学基建处的处长,S大学准备筹建两个新校区,于某负责项目建设,“我可以帮你联系于某,让你们公司承接这两个项目,肯定能大赚!”
张老板听完刘某的话,颇为心动,随即联系了自己的两个合作伙伴,三人一商量:这个工程可以接!于是,三人通过刘某,与于某在山东见了面,于某带着三人在S大学以及两处新校区选址地走了一圈,介绍学校情况以及新校区的建设要求。接触过程中,张老板三人得知,于某还是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使得三位老板对他越发推崇和尊敬。
60万元打关系?
对方失联才知是骗局
不久后,于某安排了两位学生,来到了江都,对张老板三人的企业进行了考察。“你们公司符合资质,我比较倾向选你们承接项目,但是现在碰到个麻烦事。”于某告诉张老板三人,另外一家建筑公司老板刚刚给学校领导送了价值20万元的字画,也想要承接该项目,“你们想要接下这个项目,还得打点打点。”
在于某的暗示下,张某三人先后两次将累计60万元,转给了刘某,由刘某转交给于某打点关系。“学校那边决定,将两处新校区的项目建设,交给你们公司做。”很快,于某给张老板发来了“喜讯”,张老板三人高高兴兴地准备开工,可是左等右等,等了一年多,都没有等到消息,再与刘某、于某联系,两人已经杳无音讯——被骗了!
已因诈骗被判刑
如今还将再加刑
S大学基建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江都警方介入调查后得知,于某的这些身份都是假的,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中介。调查中发现,张老板三人始终联系不上于某和刘某的原因让人大吃一惊!早在2017年,两人就因为涉嫌诈骗被山东警方抓获,2018年双双被当地法院判了十多年——两人早就进去了!原来,在行骗张老板三人的同时,于某和刘某还以同样的理由,对山东某建筑公司行骗,骗得100多万元。
据悉,于某现年36岁,是S大学的毕业生,故而对S大学的情况比较熟悉,因为本职工作收入不高,他一直想着做些“来钱快”的营生。他的朋友,42岁的刘某因为生意亏本,欠了一笔债,也想要快速挣钱,两人一拍即合,决定组团“赚钱”。恰巧,当时S大学在筹建新校区,于是两人便以此为背景设局行骗,于某给自己穿上了基建处长和硕导的“马甲”,并在S大学租了一间办公室,还招来两名毕业生扮演自己的硕士生。据悉,于某和刘某涉嫌对张老板三人行骗,即将被提起公诉,等待他们的极有可能是5年以上的加刑。
法律链接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警方提醒
不要被大笔生意上门冲昏头脑,遇到主动上门的,最好问明对方的单位在哪儿,可以到对方说的单位明察暗访,看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对他人承诺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谨慎对待,查清是否存在该具体项目,摸清介绍人的经济状况等等。天上不会掉馅饼,往往诱人的利益后面就是陷阱。如果发现被骗,尽量先稳住对方,并报警求助。
文章来源 扬州发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6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