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30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杨慧 李清莲)手机,如今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伙伴,但对于学生来说,它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少初中生的家庭里,手机甚至成为了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冲突点。如何消解这一矛盾,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成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课题。11月29日下午,武大外校八年级8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校共育家长会,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手机。
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
家长会从一段该班学生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开场。一个场景是妈妈和女儿之间关于手机的冲突,另一个场景是爸爸妈妈对于手机不同做法带来的困惑。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却写实。家长笑着笑着又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和孩子关于手机的处理方式。
家长学生共同参加辩论会
在使用手机方面,家长和学生具有鲜明的不同立场。道理越辩越明,不妨就由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正反两方,展开一场真正的辩论赛吧。“学霸”同学率先发言,理论结合实际阐述手机如何影响学习。反方家长指出,手机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如果学生能够把手机正确地运用到学习上去,也是不需要完全禁止的。正方家长代表再辩,如果在学习时使用手机,其实会受到干扰,学习效率低下。正反双方唇枪舌战,妙语横出,引发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班主任杨慧老师适时总结:“错不在手机,而在大多数同学缺乏自控力。”
家长分享经验
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出来?有经验的家长纷纷放“大招”,一位妈妈分享了“四个如何”,即如何提前要求?如何控制时间? 时间到了,如何来关闭游戏?孩子做到时,如何及时表扬、强化?另一位爸爸分享了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丰富孩子的生活,例如尽量多陪陪孩子一起出去运动,看看电影,吃个火锅等;多付出一点时间来发展孩子的1至2个兴趣爱好;家长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把自己看到的好的文章或视频,根据内容分个类,在孩子学习完成后和他一起分享。
班主任杨慧老师给也给家长们提了几点小建议:
1、理解和接纳。对于手机要有耐心,给孩子一个放下的过程。家长多花点时间与孩子沟通,聊聊,既可以沟通感情,还可以满足孩子的倾诉欲。
2、让孩子有“路”可走。让孩子在现实世界得到满足,让他的压力、兴趣有更多的“出口”。比如亲子运动、亲子阅读。
3、言传不如身教。家长们首先要做好表率,不当着孩子面玩手机、无所事事、打游戏。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没有管理好,更多的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一名家长表示,这次特别的家长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矛盾开诚布公的剖析,形式非常好,让自己收获了和孩子的沟通的方法,明白了解开孩子们与手机的关系的密码还是家长的爱和陪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4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