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一段时间微博热搜上出现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有一对外国的父母,像正在闹矛盾的兄弟塞进了同一件T恤里面,之后对兄弟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拷问。两个孩子分别表达了自己为什么会和对方产生矛盾?家长也在一直进行了双方调解。
此事最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所有人都以为最后两兄弟会彼此和好,但是没有想到,最终兄弟二人在合川的T恤里面继续进行了争吵打闹。而且因为T恤的束缚,导致两个人更接近的打了起来,家长想拉都不容易拉开。
孩子和其他人发生矛盾,好像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情。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过:同年是经历各种自发体验的过程,既有温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冲突,嬉笑怒骂构成了童年百态。
孩子在和其他人进行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是无法进行避免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家长能在这个时候需要做到的就是,当发现孩子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过早的进行干预。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了一种比较新奇的教育观点,那就是家长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进行处理问题,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放手成长。不要过多的对孩子的事情进行多加干涉,这样也能够让孩子从中更好的进行成长。
但是教育观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家长往往都会陷入“管”与“不管”的困境当中。
就好像上面的那一对外国父母,原本他们是想要介入孩子的矛盾当中,希望能够从中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反而让孩子的矛盾变得更加激化。
而还有一些父母,对于孩子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想要利用教育的观点,放手让孩子成长,却发现没有自己横加干涉的孩子,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快乐。
所以很多时候家长往往会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不该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当中,如果介入的时候,担心自己会激化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如果不介入的话会担心孩子不快乐。从而恰当很容易陷入两难当中。
家长需要了解到孩子发生的矛盾关键点是什么?
当家长发现孩子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需要了解到孩子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有时候不同的孩子年龄阶段,产生的矛盾原因也不一样。
当孩子处于幼年阶段时,冲突只是孩子表达的一种方式
可能两个小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就是两个人之间对言行举止不合适,引起了对方的不满,所以才造成了冲突。
例如小孩子A看到另一个小孩子B玩的玩具很有趣,自己也想要玩,于是直接就上手去拿了另一个人的玩具。
可能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合适,但是小孩子A在这个过程中是并没有恶意的,他只是在表达自己想要玩这个玩具的行为而已。
等孩子稍大一些时,孩子之间就有可能存在欺凌的情况。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会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有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有时候在学校当中的两个孩子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了摩擦,最后却造成了较大矛盾的产生:对一个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长久的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A在学校里面和其他人发生矛盾了,就很容易产生肢体冲突,而一些学生手中没有轻重,就很容易造成一些身体伤害,这是每个家长和学校都是不喜欢看到的事情。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产生冲突的过程和结果。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孩子产生冲突,引导孩子解决冲突。
那么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到底应不应该管?
1.要视情况而定
其实家长管与不管孩子的矛盾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一种中立的态度。
当孩子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特别严重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进行观察,先不要横加进行进入。
演员胡可曾经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说过,有时候安吉和小鱼儿经常会出现吵架,她会担心两个人的矛盾激化而从中进行介入,但是她也发现当自己进行介入之后,孩子又开始因为争夺妈妈而产生矛盾。于是她开始试想自己并不介入孩子的矛盾会发生什么。
当两个孩子又一次发生矛盾的时候,胡可选择不介入孩子当中的矛盾,她在一旁观察孩子,发现孩子两个人很快的就和好了。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之间的矛盾特别严重的时候,已经上升到动手打人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进行一定的介入。从中引导孩子怎样进行调节矛盾,避免孩子出现受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不要强制孩子“善良”
有些家长在孩子又和其他人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正面的了解孩子与其他人财富矛盾的原因,就开始强制要求孩子“大度”一些,因为有些时候还是和其他人发生矛盾的原因,在家长面前会觉得是一件很理想的事情。
例如闺蜜有一次发现,孩子正在和其他人进行共同画画,结果突然间发现自己孩子却争夺另一个孩子手中的画笔,闺蜜马上上前制止了自己的孩子,并告诉孩子“不就是一根简单的画笔吗?你应该大度一些,让一让其他人。”
但是最后闺蜜发现,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孩子就不愿意和他进行更多的亲近了,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当初两个孩子一起说好各自用自己的画笔,但是孩子却突然间发现另一个人手中拿着分给自己的画笔,所以才会感觉到十分的生气,想要去争夺。
有时候家长想让孩子善良的时候,其实家长可以首先了解一下孩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果错不在孩子的时候不要强制的要求孩子善良,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产生亲子之间的隔阂。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处理冲突?
在面对孩子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这几个步奏处理孩子的冲突:
1.先“看”
这个看并不是只单纯的利用眼睛去看,而是“视情况而定”。
家长需要在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先进行耐心的等待,最后再视情况而定。
如果孩子之间只是产生了简单的言语上的冲突,那么家长可以先耐心的等待一段时间,看孩子之间冲突的发展,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己处理冲突。
如果孩子已经将冲突进行上升,引起孩子特别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家长就需要进行“平静的介入”了。
引导孩子平息自己的情绪,之后再进行处理冲突。
2.再“听”
当让孩子平息自己情绪之后,可以先将孩子分开,那两个人阐述冲突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真的要耐心听孩子的诉求,做到公平公正的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引导孩子正确的处理程度。
3.引导
当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冲突矛盾诉求说出来之后,可以给两个人一段时间,让两个人进行沟通,怎样解决冲突,再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是选择继续和另一个人玩耍,还是选择停止玩耍,亦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一起玩耍。
这样也能够有效的转移孩子矛盾的注意力,让孩子忘记自己产生矛盾的冲突和情绪。
4.总结
法国心理作家拉罗什富科说:社交场上的信心比机智更加重要。
当孩子产生冲突之后,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给孩子进行一个“复盘”,孩子回忆起自己和其他人产生矛盾的过程,之后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让孩子再次面对和其他人产生矛盾时,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
有时候还是和其他人产生矛盾时,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也代表着孩子正在成长。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了解孩子产生矛盾的原因,引导利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矛盾,最后能够独立的处理这个矛盾,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47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