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独生女,抑郁,吞药自杀,
字字戳人心!
近日,石家庄一名13岁的女孩
在家人都睡着后
吞下96片晕车药、16片头孢氨苄消炎药,
目前正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
到底是什么让她做出这种选择?
13岁独生女 一直是父亲的骄傲
蒋先生今年47岁,家住石家庄市桥西区城角街附近。女儿蒋小林(化名)今年13岁,在石家庄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一。
曾经活泼外向的蒋小林
作为独生女,蒋小林一直是全家关注的焦点,“我爱人全职照顾女儿,除了周末,每天都要接送孩子,从家到学校这段路,我爱人一天要走8趟。”
蒋先生说,女儿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骄傲,不但在校成绩优异,还自发学习编程、美术等校外课程。“学习好、性格好,还很漂亮,这么多年一提到女儿我就感到很自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升入初中以来,因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蒋小林患上了抑郁症。
10月16日,女儿和蒋先生提出身体不适想要去看心理医生。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抑郁症并进行住院治疗后,蒋小林的身体有明显好转,之后蒋小林返校上课。
女孩私自服用百余药片欲轻生
11月18日5时50分许,蒋先生起来准备早餐,喊女儿起床洗漱时,女儿没有回应,他用备用钥匙打开了女儿的房门,发现女儿侧躺在地上,一只脚在床上,一只脚在地板上,嘴角沾满药渣。
惊慌的蒋先生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经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一系列检查及抢救,蒋小林被确诊为急性重药物中毒,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损伤,双侧吸入性肺炎,急性胰腺炎,电解质紊乱等。
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在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好在她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肾功能在逐渐恢复中,自主呼吸稍有增加。
正在接受救治的蒋小林
记者了解到,蒋先生事后在女儿的房间里看到了晕车药及头孢氨苄消炎药的药盒,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服用了96片晕车药、16片头孢氨苄消炎药。
蒋先生深感懊悔,觉得不应该急于让孩子回学校。毕竟孩子才13岁,应该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他无法想象这些日子以来孩子是怎么煎熬的,竟有勇气选择吞大量药物轻生。
曾加入微博抑郁症超话,
咨询自杀方法
令蒋先生格外伤心的是,事后他翻阅女儿的微博得知,孩子曾加入有关抑郁症的超级话题,并咨询自杀的方法。这令他十分震惊。
他说,11月17日,女儿曾在微博中说道:就是今天晚上了,等家人都睡着。“微博的内容让我心里一阵抽搐,孩子这段时间太难了。”蒋先生说。
翻看小林的微博,记者感受到这个13岁女孩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内心的挣扎与绝望。孩子的微博名是“北巷林七”,目前只有40条微博,每条微博都发在了抑郁症超话。最早的一条微博是今年10月23日所发:太痛苦了,我坚持不下去了。
在小林最新的微博下,有70条评论,大部分评论都在关心劝说着小林,“不要走,千万不要,再坚持坚持”“还在吗宝贝,别走好不好”“你别走,我们一起坚持下去好吗”……还有的网友在评论里@石家庄网警巡查执法 ,希望可以阻止这个花季女孩的绝望举动。
父母每天在监护室守候,
希望女儿快快醒来
蒋先生看起来疲惫不堪。这段时间,他和爱人每日吃住都在医院,因为一回到家就会想到女儿之前的点点滴滴。
“家里全是女儿的影子,这几天我爱人回到家就去女儿的房间,然后掉眼泪。因为这,索性我们就不回家了,在医院陪着女儿。”蒋先生说,女儿先前性格外向、懂事、乐于助人,而且和父母感情深厚。“女儿和我们感情特别好,这么大了还是喜欢和我撒娇,有时候回到家就没大没小的,管我叫辉哥。”
“孩子上初中前就165cm了,以前娘俩比个儿,闺女一直比她妈妈矮,那次一比,闺女比妈妈高了,那个小眼神儿,就跟我们俩嘚瑟。”可如今,女儿只能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满管子。
每天看着可怜的女儿,蒋先生心如刀绞。可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每日在重症监护室外默念:“宝贝女儿你醒醒吧,醒过来爸爸带你出去玩,想去哪儿玩爸爸都带你去......只要你醒过来,爸爸妈妈不能没有你......”
据了解,蒋先生在石家庄某机关单位工作,每月收入还好,在6000元左右,但爱人没工作,他一人要养活一家三口,经济上其实并不宽裕。目前房子是租的,名下有一辆老旧汽车。
蒋先生谈及女儿忧心忡忡
入院至今,孩子的各项治疗费用已花了十六七万,如今已花光了家中积蓄,也借遍了亲戚朋友。“家里没什么能卖的了,就一辆旧车,卖的话预估就值几千块钱,只能是杯水车薪。”
蒋先生说,现在女儿每日的医药费在1~4万元不等,“我现在只想让女儿醒过来,钱不够我想办法凑,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救活我女儿。”
医生告诉蒋先生,孩子的救治将是个漫长的过程,整个治疗费用“无法预计”。
蒋先生表示,希望女儿的事情给广大家长们敲响警钟。
他在微博的抑郁症超话看到,有一些网友在该超话发微博称想要自杀。他一一在这些微博下面留言,尽自己的努力鼓励他们大胆跟父母交流,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接受正规治疗,一切都会好的。
红着眼眶的蒋先生说,他想给广大家长朋友一句忠告,一定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思想。有时候家长自以为决定是对的,然而对孩子未必是好的,他们有他们的思想。社会和学校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
如果您想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想帮帮这个家庭,帮帮这个父亲,可以拨打河北青年报热线0311-83830000,或蒋先生电话:13503211802,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水滴筹链接献出您的爱心。
爱是一剂良药,
能够缓解痛苦,
化解愁苦,拯救心灵,
衷心希望大家的爱能够像一束阳光,
给这个家庭带来更多希望,
让我们牵起一双双温暖的手,
给孩子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
来源:河北青年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3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