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的,就都得跑厕所。从有了人类,厕所就应运而生。第一间厕所的发明者已不可靠,但在那个时候,如厕可是一件要命的事。那时候的厕所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就是一个大坑,上面支一块木板就好了。现在这种厕所还有,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而且,还真有掉下去的。
晋景公
晋景公就是第一个被厕所淹死的国君(很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史书记载:“(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还没吃上饭就淹死在厕所里,真是情何以堪!
想想看,晋景公可是大国国君。他的御用厕所安全系数都是如此,其他人的可想而知。
而且,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里没有什么厕所,都是野厕。屎意上来,自己到野地里解决去。
这个问题直到明清时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公厕倒是有了,但都是私人的。对公众开放的目的就是想赚些粪便。要知道,在农业社会里,粪便几乎是唯一的肥料。这种私人厕所明显供不应求。因此,城市大街小巷都是“地雷”遍地,连北京都不例外。而且人们并不把随地便溺当回事,就连大臣上朝路上内急也是随地解决。
城市居民就靠马桶,不是现在的抽水马桶哦,就是一个木桶。早上倒夜香,自然是开门就往外招呼。
而那时的城市建设实在是一塌糊涂,就连最起码的排水系统都是一团糟。北京城大大小小的排水沟永远处于堵塞状态,只有开科举的时候才会疏通一下。对了,频率也不低,不过是三年一疏通。
排水沟没用,排泄物自然就得靠收粪工拉着大车往外运。若是遇到战争围城,别说困死,人先就熏死了。
就算紫禁城都好不到哪儿去,故宫里面连厕所都没有,法国的凡尔赛宫也一样。故宫比他们先进点就是,故宫人用马桶,法国人用树林。但共同点是都有不少“地雷”,不过是多与少的区别。据说高跟鞋就是为了方便法国人在“地雷”中行走才发明的。而在故宫,来不及找马桶的太监也是就地解决,甚至在三大殿附近都会有太监活动的“痕迹”。
直到抽水马桶引入,人们才能安全、隐私地上厕所;也直到完善的排水系统建成后,城市才像个样子。
想想今天的北京,以千万计的人口规模,若还像以前一样,那就可不是难闻这么简单了。引发的瘟疫足够毁灭一个城市。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抽水马桶,就没有现代城市。
袁克定
关于厕所还有一件趣事。
袁世凯就在新华宫门前的左侧修一个厕所,为的就是收集秽气,坐稳皇位。
他的儿子袁克定更绝,差点在正阳门上安厕所。因为有风水先生告诉他,厕所是安“腚”的,有了厕所,袁克“定”的位子才能坐稳。
幸亏这货没采纳,否则就成袁克“腚”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22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