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孩子刚上幼儿园总是哭,家长也很焦虑,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

孩子刚上幼儿园总是哭,家长也很焦虑,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对于孩子上幼儿园会哭闹这个是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哭闹一个月的是平常事,哭闹大半年的也有,而孩子的哭闹、低落是最容易动摇家长。这点我非常有体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自己孩子刚入园时我常常告诉自己这只是分离焦虑,很快会过去的。但当孩子哭闹减弱了,换成低落、路上发呆、去幼儿园路上连零食都不吃了的时候,这种孩子无力反抗的感受、无可奈何的表情确实让我感觉动摇,而这时候的迫切也挺让人焦虑。

对于如何带孩子走出分离焦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首先重新梳理了解下孩子为什么会哭闹非常重要。

常规上说,孩子刚上幼儿园会哭闹,主要是因为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造成不适应和焦虑。在上学以前,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由父母、爷爷奶奶或者保姆来照顾,大家都以孩子为重点和中心,围绕着孩子转,环境和照料人都比较单一、固定;而去到幼儿园之后,孩子的环境忽然有了很大的转变,父母和熟悉的照料人不再时时刻刻陪着了,需要自己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如果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厕、玩具被别人抢走,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想象如果我们自己去到一个全新的二三十人的环境,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也难免会很焦虑!

但孩子和成人不同的是,如果我们第一次去到新环境,会感觉有点紧张不适应,但是第二次去的时候,因为有了大概的定位,就不那么紧张了,会慢慢去适应和调整。当然孩子也会逐渐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但是他与我们不同的是,他的分离焦虑必须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美国的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来的,他认为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只有顺利渡过这三个阶段,孩子才会完全释然,走向独立,顺利和父母说拜拜)。

第一阶段:反抗——直接的表现就是失心裂肺的嚎啕大哭,每天上演各种生死离别,极度的愤怒或反抗;这里相信很多家长应该深有体会吧,在以前的从业经验里也见过大量的小朋友一去到幼儿园就嚎啕大哭,一整天在幼儿园可能就只哭不做别的,回到家里一提起明天要去幼儿园就哭,可能在家里玩的好好的,家长一说起明天要去上学哦,立马哭起来或者悲伤的说不去幼儿园。在这个阶段,家长不需要给孩子说太多大道理,只需要多肯定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家长明白他,家长一样很想他。所以多数家长一般都能顺利跟孩子渡过这个阶段,孩子嚎啕大哭一般在幼儿园几天后也会减弱。但第二个阶段就最考验家长了。

第二阶段:失望——表现为断断续续的哭,你仍会听到孩子的哭声,但是比第一阶段哭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可能出现不理睬他人,反应迟钝,感觉心灰意冷,无奈。如果看到别的孩子哭,自己也会跟着哭起来;而这里最考验家长的是孩子的表情,在路上孩子会变得闷闷不乐,可能早餐不吃,爱吃的零食也不吃,不再强烈说不去幼儿园,但会时不时说我不想去幼儿园,但得到否定答案后又会开始闷闷不乐,发呆。在这个时候多数家长就会动摇,而且这个阶段是会比较长的,如果中途遇到长假,那非常可能会直接跌入第一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家长分享自己在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会做什么,也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趣事,然后让孩子主动说幼儿园有什么趣事,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虽然孩子可能情绪上不太会跟着你,但其实他是有听进去的,所以这时候可以多创建亲子间的幼儿园话题,多和孩子看看相关绘本

第三阶段:释脱、超然—— 表现为开始接受老师的照料,会跟着园里的一日流程开展部分或全部的活动,比如说吃饭、喝水、做游戏,但是看到爸爸妈妈又会表现出伤心。

对我自己的孩子而言,他今年3岁,从入园刚开始撕心裂肺的哭,到逐渐适应,确确实实真真切切是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从我自己10年多对孩子们的观察来说,也几乎是符合了上面的规则。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淡定,相信孩子一定会渡过这个阶段,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表现出焦虑,不仅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更重要的是——你会把焦虑传递给老师!那么绝大多数的老师也想你的孩子快点适应呀,一不小心反而容易用力过猛,总之对孩子适应新环境都没有好处。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放慢脚步跟随他,理解他,鼓励他。有的孩子可能1-2周就可以适应,有的孩子可能要1-2个月。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父母要做好一个平常心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状态分解,判断孩子属于哪一个阶段了,做到心里有底,孩子一定会通过这三个阶段,去适应新的环境。

除了调整心态,还有几个tips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爱上幼儿园:

1. 一般幼儿园入园的时间是8:00-8:45,而8:30-8:45是人最多的时候,老师也会非常忙!所以为了让你和你的孩子有一个比较好分离,尽量挑选8:00-8:20 的时候入园,可以陪着孩子在幼儿园外圈走走,然后把孩子交给老师,好好的做分离的仪式,微笑的告诉孩子你会来接她,交给老师后就离开,不要多逗留。记得来接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提前一点,别迟到~让孩子可以相信你说的话。

2. 可以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了解到孩子和幼儿园里经常互动、说话的孩子是谁。一般孩子总会有1-2个比较谈的来的。然后平时多和这几个小孩的家长多做沟通交流,建立比较好的关系。平时放学了别急着走,如果能和这几个孩子在幼儿园外多玩一玩,那就是最好的。因为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就会有比较好的情感依托,回到家后你发现孩子还会和你讲起学校发生的事情呢~这就是很好的开始帮助孩子去链接环境。

3. 平时在家时,多表示老师提到孩子,肯定孩子,让孩子也看到我们和老师是一种信任的关系,他会逐渐明白,老师是可以信任的人,在学校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可以帮助到他。

4. 帮助孩子增强自理能力。如厕、洗漱、穿衣等,平时在家庭环境里要多鼓励孩子自己完成。蒙特梭利说“如果你帮孩子做了他本来可以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对他锻炼和成长的剥夺”。在家庭里我们可以创建一个“帮助孩子自己做的环境”。比如在洗手台增设一个稳固的踩脚凳、孩子身高够的着的挂钩挂小毛巾,让孩子可以实现行动的自由,自己辅助自己刷牙、洗脸等。只有他的生理可以自理,得到生理的自信,才能带来心理上的自信,帮助他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5. 巧读绘本故事。有许多关于缓解分离焦虑的书,非常推荐!故事有一个神奇的魅力,就是孩子真的会记住内容,并把自己带入到情节里,帮助缓解他的焦虑!我们家孩子最喜欢的2本绘本就是《我爱幼儿园》和《魔法亲亲》~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我们要有想象力、付出耐心去等待,虽然可能现在他还达不到,但是他一定会适应环境,并且成为环境里的一份子!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和老师多进行交流,多得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帮助孩子建立起与幼儿园的链接。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9230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