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像
大唐帝国自公元618年建立后,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奈何经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盛世不复存在。
而唐王朝覆灭的终点,确是一场鸿门宴,有九个王爷、三十多个重臣丧命。
晚唐时期,宦官专权,甚至谋杀了唐敬宗。
到了唐昭宗李晔,他一心想要匡扶大唐,为彻底铲除宦官乱政的局面,而重用朱温。
朱温,就是这场鸿门宴的策划者,亦是日后大唐的终结者。
朱温,字全忠,宋州砀山人。
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后归附朝廷,联合李克用平定黄巢起义,吞没蚕食诸镇,逐渐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唐昭宗天复元年,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中央政权。
天复三年,朱温控制住唐昭宗后,随即派兵将宦官们全部诛杀,然后又解散宦官赖以干政的军事力量——神策军。
至此,困惑中晚唐150余年的宦官专权现象被终结。
事后,朱温晋升为诸道兵马副元帅,封梁王,成了唐帝国实际上的主宰。
天祐元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接连派遣亲信威逼皇帝给他加官进爵,并筹备"禅让"事宜。
唐昭宗气愤至极,难免会在言辞之间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朱温见皇帝怨恨日增,担心他会联合李克用、李茂贞等人来讨伐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派部将蒋玄晖、史太率兵闯入宫中,将唐昭宗弑杀,而此时唐昭宗年仅三十八岁。
弑杀唐昭宗后,为了防止唐朝宗室起兵报仇,朱温打算包围所有皇子亲王府邸,然后全部诛杀。
但谋士李振、柳璨反对,说影响太恶劣。
谋士李振,素来以阴险狠毒著名,便献计了一场鸿门宴。
天佑二年(905年)二月,朱温随即邀请唐朝宗室九位亲王到宫中赴宴,以示君臣同乐。
(分别是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
往年宫中都会举行类似的活动,再加上都害怕朱温,受邀之人相继赶到。
朱温手下陆续接连敬酒,到众亲王都喝醉了,酒足饭饱之际,他们全部勒死,投尸池中。
李唐宗室就此覆灭。
在这之后,朱温认为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
天佑二年(905年)六月,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
李振意犹未尽,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
朱温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
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亡国。
而后不久,朱温篡位,建立起了后梁,大唐帝国就此覆灭。
朱温这个人,也是存在争议的。
白寿彝:朱温的滥杀是历史上罕见的。朱温的荒淫,行同禽兽,即使在封建帝王中也罕有其匹。
《剑桥中国隋唐史》: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善于作战和有决心,他也以此训练和造就了他的强有力的军队。但也应该提到,他的成功还大大地归因于他的残酷无情和诡计多端,而这一点甚至在那个野蛮的时代也是数一不二的。
吕思勉: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点的......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论人的标准,自亦随之而复杂,政治和道德、伦理,岂能并为一谈?......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和恤民的......
还是留给后世继续评说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88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