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作者,中信出版社签约作者,资深金融从业者
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9月第2期互助公示,宣布了,支付宝称,将帮助1581人。
点进去发现,这次分摊额是2.96元。
9月第1期分摊的金额是1.49元,几乎翻了一倍。
槽叔并不惊讶:
除了用户在不断增加、发病率同步增加这个原因之外,
互助案件处理效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互助案例,继而提升分摊金额。
2019年还剩三个月。按每月公示两次、累计公示六次、每次2.96元分摊额计算,每人还有约18元等待分摊。
如果你和我一样,从年初就参加了相互宝。前九个月你的累计互助分摊金额应该是11元左右。
18加11,2019年你在相互宝上分摊的互助金额,大约29元。
蚂蚁金服在昨天表示,2019年相互宝的预计分摊金额,正是30元。
槽叔依稀记得,刚参加相互宝时,用户每年分摊的金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过了一段时间,相互宝宣布,2019年分摊额上限为188元。超过的部分,由支付宝承担。
今天,在距离2019年结束只有3个月时,支付宝再次发声,全年预计分摊金额确定为30元。
预计分摊金额,不就是一个数字而已嘛,为什么对相互宝来说,如此重要?
1.
相互宝就像是一座刚刚建立的城市。
成立之初,新居民纷纷涌入。有人来得早,有人来得晚。
城市有规定,住满三个月才能获得市民卡。有了市民卡,才可以免费出入公园、体育馆等公共设施。
前几个月,持有市民卡的人不算多。随着时间推移,有市民卡、使用公共设置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意外事故也逐渐多了起来。
有人在公园慢跑时摔了跟头,有人在篮球场崴了脚踝。
起初,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事儿。毕竟这座城市还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
随着电视台和报社的陆续建立,城市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慢慢为你所知晓。
在相互宝中,
度过三个月等待期的人,就是拥有市民卡的人;
负责理赔、勘察、公示的相互宝员工,就是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相互宝也是一样。
2019年的相互宝,就是一个嘈杂热闹的工地。今天需要在这里起幢高楼(设立某个规则),明天需要在那里拆掉一片危房(修改某个规则)。
比如,什么样的疾病属于大病?保险业的“重大疾病”,就是大病?
最初,相互宝借鉴了保险行业对重大疾病保险的定义。但随着互助事件越来越多,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
甲状腺癌这种轻度癌症,基本上花两三万就能解决,现在却要让几千万人帮你凑出30万或者10万。这合理吗?
于是,“城市建设者”们决定:
为了全体市民的利益,降低甲状腺癌(乳头癌等)的互助金额度,让互助变得更合理、更可持续。
新建的城市,到处都在变,但就像早期的深圳,虽杂乱无章,却孕育希望。
2.
持续增长的用户数,不断优化的互助规则,难以预知的发病率,
在这种没有经验可循的的背景下,即使是星球上脑子最好使的精算师,也不可能在第一时间精确算出,2019年的分摊金额到底是多少。
困难不止如此。
即使精算师历尽千难万险,把精心推演的结果放到相互宝团队的桌上,一场掀翻屋顶的争论依然不可避免。
“数字背后的逻辑和原理,用户能听懂吗?”
“在用户眼中,这个数字合理吗?太多还是太少?”
大学谈恋爱时,女生都会问男生:
“你还有多久到我宿舍楼下?”
以槽叔的亲身经历来看,这是一道送命题。
如果为了让她安心,回答“5分钟就到”,最后却迟到了。
结果就是死。
如果下次学聪明了,回答“10分钟就到”,她听到后就会直接转身走掉,索性不等你了。
结果也是死。
现在,相互宝面临同样的问题,几千万对风险保障没有意识的人会问:
“今年的预计分摊额是多少?”
说少了,年底肯定被打脸。用户会认为故意压低实际金额,骗大家进去;
说多了,用户不仅不会给你贴上“真诚”的标签,还会抬脚退出相互宝。
通过预计分摊额,相互宝希望让更多人意识到:
一个人,获得风险保障的成本有多少。
“几块钱就能解决”,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需要帮你纠正过来,但我需要足够的时间。
之所以如此慎重地对待预计分摊金额,还有一个原因:
信任。
作为保险从业者,槽叔有时候也承认,有些消费者不太信任保险,但愿意相信支付宝。
槽叔第一次使用支付宝的刷脸支付,是在北京国贸某商场的食堂里。那感觉很爽,这种“爽”不仅是感性的体验,更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刷脸支付很安全。
相互宝是支付宝是一个产品,支付宝什么价值观,它就是什么价值观。相互宝的出现,只能强化用户的信任,丝毫不能减少。
于是,对用户的不解和困惑,必须有问必答。其中就包括这个问题:
我每年交的保费是确定的,你的分摊金额怎么是不确定的呢?
你当然可以把刚才槽叔讲的“城市论”告诉他,
什么刚刚建立啊,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参与者啊~
什么需要足够时间确定互助案例的真实啊,所以我们需要时间啊~
但对用户来说,他们和恋爱中的小仙女一样,只要结果,不听解释。
让用户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确实很难。
3.
关于信任,槽叔深有体会。
写《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时,很多内容涉及数据和事实,槽叔经过多次沟通、反复确认,才敢变成白纸黑字。
保险科普就是这样,如果你的内容漏洞百出、甚至抄袭洗稿,信任就被辜负了。
建立难,摧毁易,说得就是信任。
为了维系信任,相互宝要做的,不仅是预测年度分摊额这么简单。
每年的互助事件成千上万。真相到底如何?互助者罹患的疾病是否符合互助规则?是否有人存在不实告知?
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用户的信任是否可以持续。
科技给不了答案,答案只能去现场找。
在蚂蚁金服的招聘公告里,对相互宝审核和调查人员的需求非常旺盛。相互宝需要足够多的员工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穷乡僻壤,找到素昧平生的相互宝参与者,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什么拼多多啊、快手啊,和相互宝比起来,都不够下沉,相互宝才是真正的下沉。它都沉到社会最底层了,沉无可沉,不可再沉。
4.
昨天,蚂蚁金服宣布了2019年预计分摊金额30元的消息。它还说:
相当于一顿午饭钱就能获得一份大病保障,还能帮助别人。
公众号:蚂蚁金服预测 | 相互宝今年人均分摊金额30元 相当于一顿午餐
其实槽叔不是很喜欢“午饭”这个说法。
一个月前,我参加了奇葩说黄执中的训练营,他在讲解表达技巧时提过一个概念,叫群体顺应。
什么是群体顺应?大意是说,说话时,在事实正确的基础上,选择更多人愿意听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顿午饭钱”,就是群体顺应。
不仅人人能听懂,还能让人发出感慨:我勒个去,真便宜。类似的群体顺应,还可以有多方法。槽叔随便举几个例子:
面对一群烟民,你可以说,参加相互宝,一年就一包香烟钱;
面对一群大妈,你可以说,参加相互宝,一年就一斤猪肉钱;
面对年轻女性,你可以说,参加相互宝,一年就一根口红钱。
这些都是群体顺应,但问题是,你说的再好,它只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
2020年,随着相互宝的用户数站稳一亿、继续爬升时,相信我,分摊金额绝对不止30元。
首先,2019年加入相互宝的人,又老了一岁。自己和重疾的距离,又近了一点。
重疾发生率显示,年龄越大,重疾发生率越高,这是客观事实。
其次,加入相互宝的人,还在不断增加,潜在的赔付案件也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不应该对分摊额那么敏感的。免费的保障是不存在的。做好风险保障,必然要投入真金白银。
有了这些认知,我们所有的误会、曲解、甚至争论,都会烟消云散。
这些话,相互宝不好意思说,那就让槽叔说吧。
槽叔:《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作者,中信出版社签约作者,资深金融从业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8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