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世界儿童日”设立于1954年,旨在增进全世界儿童的凝聚力,提高儿童意识,改善儿童福利。孩子,自古至今无疑是这个世界的珍宝,而在秘鲁北部的沙漠深处,269具儿童遗体被发掘出来。他们生前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也许只有他们委身的黄沙曾见证了当年无比悲惨、不胜唏嘘的一幕幕。
撰文:Kristin Romey
摄影:Robert Clark
秘鲁北部,
共两处献祭遗址,
遍地儿童尸骸......
本图摄影:Gabriel Prieto
最终确认遗骸数量达269具,绝大部分是介于5岁至14岁的童尸和3具成年人尸体。这些受害者都在500多年前死于一场精心安排、且史无前例的献祭仪式。
用金刚鹦鹉羽毛做成的头饰,仍戴在这个长发及肩的献祭儿童头骨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个头饰表示这个孩子可能来自精英家庭。
2011年,一个偶然的发现,打破了当地一位比萨饼店老板的平静生活。老板的孩子带着邻居家的狗,在家附近的空地上发现有人的骨头从沙土里露出来——这就是震惊全世界的秘鲁宛查奇托遗址。
当地比萨饼店老板迈克尔·斯帕诺手持一张照片,上面是在宛查奇托出土的第一批儿童遗骸中的一具。
在发现宛查奇托遗址之前,已知规模最大的儿童献祭遗址位于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今墨西哥城)的大神庙,在15世纪时共有42名儿童被杀,而在宛查奇托遗址发现被屠杀的儿童数量则达到269名。
秘鲁北部干燥的海岸,宛查奇托遗址,两具儿童的遗体比邻而卧。
考古学家又在附近的十字架草原发现了第二个儿童献祭遗址。
宛查奇托位于宛查可小镇,坐落于秘鲁北部的干燥海滩之上。这里的海滩一直是秘鲁远近闻名的夏季度假胜地,还因冲浪而知名。在小镇东南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昌昌古城——南美洲古印第安文明中奇穆帝国的都城,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遗址。“昌昌”在奇穆语中意为“太阳,太阳”,代表了奇穆人对太阳的崇拜。
对儿童骸骨经放射性碳分析确认,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1400年至1450年之间。这些墓葬并不是奇穆人的典型墓葬。孩子们都是以不同寻常的姿势下葬的,有的平躺,有的蜷曲侧卧,而奇穆人惯用的下葬姿势是正坐姿势;而且,骸骨四周也没有见到饰品、陶器或者奇穆人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一同下葬的居然是美洲驼和羊驼。这些安第斯山脉的动物是奇穆人重要的食物、织物与运输资源,是他们最珍贵的财产之一。
秘鲁库斯科的一头美洲驼。
本图摄影:JESS MANDIA
珍贵的牲畜,
以及更为珍贵的孩子们,
奇穆人杀死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人与动物,
究竟为了什么?
从宛查奇托的沙土中露出了一个孩子与小美洲驼的遗骸。埋在这里的儿童大多面向大海,而美洲驼则面向安第斯山脉的群峰。这些儿童代表着奇穆人的未来。而美洲驼也是贵重的祭品,因为它们是珍贵的食物、运输与织物的来源。
本图摄影:Gabriel Prieto
这些儿童与动物都是以同样的方式被蓄意杀害——用刀水平横切过胸骨,紧接着就是取出心脏。伤口位置极其一致,且骨头上并没有“犹豫性伤痕”——也就是断断续续的刀切痕迹。
这是活人献祭!
在十字架草原发现的一把铜刀,这是第一次发现这样的物品,上面的响铃在刀刃划过受害者胸口时会发出响声。
本图摄影:REBECCA HALE
奇穆王国可能是最默默无闻的伟大帝国,被夹在两个出名得多的文明中间:一个是莫切文明;另一个,则是约在1470年击败奇穆人,却在短短60多年后即遭西班牙入侵者征服的印加文明。
特鲁希略国立大学考古系的学生正准备清理挖掘出的头骨,并进行编目登记。秘鲁北部的干燥气候让许多遗体自然形成木乃伊,保存状况异常良好。
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埋着献祭受害者的古代干泥层非常的厚实,这表示这里曾下过很大的暴雨,而宛查奇托地处秘鲁北部的干燥海岸,通常只有厄尔尼诺现象才会带来这么大的降雨。长期干燥温和的气候特征,突遇连绵不绝的倾盆大雨便无异于天灾。
宛查奇托的某个献祭孩童坟墓周围一层厚厚的泥层中,保存了小美洲驼的足印。在这片干燥海岸上曾降下暴雨。
他们或许迫切需要安抚神灵、停止降雨,于是精心策划了这场血腥又无奈的献祭。
保存在干泥巴里的脚印与痕迹显示,这些受害者并非事先处死,而是活着被带往献祭地点,当场进行杀害的。遗体里没有任何昆虫,表示这些孩童曾用裹尸布仔细包好,与美洲驼一起迅速下葬。
艺术家重现了宛查奇托大献祭时的场景。画中,奇穆行刑者正等待着年幼的受害者。考古学家并没有发现这些儿童被捆绑的证据,这些孩子可能被灌下了吉开酒,也就是用玉米酿制的啤酒,好让他们在这场骇人的仪式过程中昏迷而顺从。
插图:Samson goetze,Monica Serrano
可怕的裹尸任务或许是由两位成年女性执行,她们也因头部受到重击而死,并与孩子们一起葬在这处遗址的北侧。附近还有一位成年男性的遗骸,仰卧着被埋在一堆石头底下。他异常强壮的身躯让考古学家猜测,这或许就是刽子手。
在十字架草原的精英墓葬里发现的纺织品上,罕见地描绘了奇穆众神的形象。该图可辨别出是令牌之神——该神通常被绘制成双手各持一支令牌的形象,站在被小神与玉米穗环绕的台座顶端。
这场代价高昂的献祭减弱了暴雨的困扰吗?这一切已无从得知,但从这令人不安的事件中,或许能一窥这日趋衰亡的帝国,和它绝望的最后几年气数。
大部分人前往秘鲁是因为代表印加文明的马丘比丘,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秘鲁北部海岸,埋藏着史无前例的儿童献祭遗址。
摄影:JESS MANDIA
西班牙殖民者的编年史中记载,先后被印加人与西班牙人征服后,奇穆已是四面楚歌。据记载,奇穆帝国首领唐·安东尼奥·扎古阿,曾陪同他新的西班牙领主去了收藏无价之宝的地方。
而流传在宛查可的传说是,唐·安东尼奥带他们去找的是peje chico──即小宝藏──而peje grande(大宝藏)至今仍未找到。
秘鲁北部高地,14岁的达妮拉抱着一只羊驼宝宝。对献祭儿童的骨骼分析显示,他们的年龄介于5岁至14岁之间。当年参与献祭的儿童,也曾像图中的女孩一样恬然、可爱,也曾是父母眼中的无上至宝。
或许,
宛查奇托的献祭遗址,
就是传说中的peje grande(大宝藏),
对当时的奇穆人而言,
这些孩子们,
才是最珍贵的宝贝,
他们幼小的生命,
比黄金更珍贵。
现在购买日历
即可限量获得超大超精致的NASA“月球全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1177878.html